盛夏,驅車從壽寧縣城前往托溪、下黨,滿眼皆綠,一排排挺拔的樹木、一條條清澈的溪流、一幢幢白墻黛瓦的房屋不斷從眼前掠過,展現出一幅山清、水秀、地綠、景美的生態畫卷。
近年來,壽寧縣委、縣政府提出“拆到位、掃干凈、擺整齊、抓美化、保暢通”的標準和要求,各鄉鎮結合地域特點,找準定位,將村莊清潔行動融入鄉村振興戰略大局,確保行動落地見效。
鄉間處處皆風景
“這些破爛的搭蓋物拆除后,讓人眼前一亮。”6月24日,下黨鄉曹坑村93歲老人蔡尚文對村莊的整治成效十分滿意。目前,該村正在建設休閑場所和花圃。
曹坑村在開展“五破”“五亂”整治中,對村中的危房、灰樓、雞棚鴨舍等全部拆除,并對拆除后的地點進行綠化或改造成休閑場所。結合“百村千樹”綠化美化項目,曹坑村村民在房前屋后及2公里的農村道路兩旁種植銀杏、楓香、杜英樹等,撒下格?;ǚN子,讓村莊的景色越來越美麗。
壽寧縣結合疫情防控和“兩高一線”專項整治,著力做好農村人居環境整治工作,全力打造宜居宜業美麗鄉村,進一步提升廣大村民的獲得感、幸福感和安全感。各鄉鎮持續發力、攻堅克難,推進“兩違”“兩亂”整治,對占用街道、河道的店鋪、塑料雨棚、臨時攤點、雞鴨舍等違章搭蓋進行拆除,全縣拆除各種違建搭蓋500多處。
結合“家園清潔行動”,全縣各地組織群眾對村邊及村民房前屋后的雜物和生活垃圾進行全面清理,并實施環境衛生“門前三包”制度。芹洋鄉在村“門前三包”標識牌上設置了二維碼,讓群眾舉報環境衛生存在的問題,定期公開最美庭院照片,開展衛生流動紅旗評比;托溪鄉成立斗笠護衛隊,利用智能音箱播放人居整治宣傳內容;鳳陽鎮評選出首批最美庭院46戶……今年一季度,全縣共清理農村生活垃圾4817噸、淤泥1061噸、農業生產廢棄物290噸,清理村內水塘102口、溝渠168公里。
與時同時,該縣多措并舉抓美化,全面推進廁所革命,普及鄉鎮公廁、村莊公廁。在高速路、二級路沿線完成民房立面整治1573棟、坡屋面改造740棟、土坯房整治244棟、完成村莊綠化900畝。全縣涌現塘洋、大韓、泮洋、下屏峰等美麗村莊,形成8條串點連線的鄉村景觀帶。
“三項機制”見成效
壽寧縣把人居環境整治工作擺在優先位置,縣主要領導親自謀劃、部署、推動,并建立責任落實、激勵鞭策、督查考核“三項機制”。出臺《壽寧縣農村人居環境整治督查考評方案》《2020年壽寧縣農村人居環境整治行動計劃》《關于分解下達2020年農村人居環境整治主要指標的通知》等系列政策文件,按照“五個一”工作機制,逐項分解任務,明確目標任務、責任、分工、完成時限,推進落實。
托溪鄉以“小切口”做活“大文章”,縱深推進農村人居環境綜合整治,修建生態護岸、防洪堤、攔河壩、江濱公園和休閑步道長廊。全民參與,讓村民從過去的“旁觀者”“局外人”變成“參與者”“主導者”。托溪村河道管理員劉章輝說:“環境的改善,讓村民也自覺養成了良好衛生習慣,往河道扔垃圾的現象沒了,往路面丟紙屑、果皮的也少了。”
為破解“垃圾圍村”難題,壽寧縣建立健全村莊清潔“五個一”協作推進工作機制,一周一盤點、一旬一調度、一月一晾曬、一季一通報、半年一總結。同時,縣、鄉和相關部門領導設置微信群,將美麗景點及衛生死角以圖片的形式上傳,縣領導即時點評,“亮亮臉”激勵先進奮力前行、“紅紅臉”鞭策后進迎頭趕超。
根據《壽寧縣農村人居環境整治三年行動方案(2018-2020)》及其考評辦法,去年以來,壽寧縣人大常委會牽頭組織環城委、農業農村局、住建局、水利局、生態環境局、婦聯和兩辦督查室等相關單位工作人員對全縣14個鄉鎮的農村人居環境整治進行了三輪六次檢查督導,采用明察與暗訪相結合的方式,實地走訪查看了全縣120個建制村,并進行了考評。對考評前三名的鄉鎮分別給予獎勵,并完善全縣村莊清潔行動工作的規范化、制度化、常態化。
“三項機制”讓壽寧鄉村“顏值”再提升。(閩東日報通訊員 吳通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