龍巖一水庫發生大面積死魚事故,至少損失70萬斤
養殖戶稱禍首是缺氧,下游16個養殖戶尚未受影響
湖面上,滿是死魚,惡臭難當;漁網、鉤機撈魚,滿車滿載;山區挖坑,掩埋死魚,村民欲哭無淚。
從11月5日起發生的一幕幕,打破了龍巖市新羅區白沙鎮小溪村的安寧,也讓養殖戶的買房夢破碎。“太慘了,50名工人,撈死魚就花了4天時間。”事發水庫為白沙水庫,距離龍巖市新羅區白沙鎮約30公里,小溪村村干部表示,死魚量保守估計超70萬斤。
工人打撈死魚進入收尾
現場:最嚴重一戶 成魚全死了
據了解,白沙水庫共有25個養殖戶,都是小溪村村民。大面積死魚,主要是屬于該水庫上游的9個養殖戶。
這9個養殖戶,死魚最少的達4萬斤,最嚴重的一戶,死魚量超過20萬斤,除了一些魚苗,成魚全部死亡。“全完了,本來還想給兒子買房娶妻的。”養殖戶老羅說,25個魚箱里的魚全部死亡,僅剩下3個魚箱裝的小魚苗還存活些許,“魚苗抵抗力比較強,所以死得少”。
導報記者沿著水庫走了一圈,在水庫上游的岸邊,有不少死魚被堆放在岸邊,湖面上漂著若干綠袋,里面裝的全都是死魚。
而另一邊,一部鉤機還在作業,正在撈魚。一旁的貨車等著死魚滿載,就駛上泥濘的山路,并在離后山2公里處,將死魚傾倒進已挖好的坑里填埋,防止流入市場。
講述:鉤機撈死魚 撈了80車
養殖戶陳女士說,最早是從她家開始死魚的,5日開始,持續一周了,“死得最早,也死得最徹底,漁網收起來,不養殖了”。陳女士說,“現在家里還欠著40來萬元飼料費,已經不可能重新開始了”。
而死魚最慘重的老羅說:“今天是收尾工作,打撈死魚已經5天了,請了20多名工人。”據了解,老羅這個養殖場,有28個大大小小的魚箱,養殖面積達1600平方米,是此次死魚面積最大的一戶。“我專門負責死魚的打撈和填埋。”小溪村書記陳榮秀說,為防止死魚流入市場,還專門請了50多名工人清理死魚,前后花了5天時間,“還在附近山區里挖了6個大坑,填埋死魚”。
鉤機司機陳先生也說:“太慘了,第一次用鉤機撈死魚,前后四天了,每天持續撈魚8小時,起碼也有80車。”
探因:缺氧致魚死 還有待鑒定
為何會死魚,還集體浮尸?村民有著眾多疑問。
小溪村村長蘇春東說,此次死魚有多個原因,最主要是水庫缺氧、密度過高,導致魚兒大批死亡。此外,還有可能是最近庫區發電較少,水沒流動,“死水導致死魚”。
養殖戶詹先生說,經過專業設備測量,死魚確實是因缺氧窒息,“水中含氧量僅為國標的數十分之一”,不過是什么導致缺氧,還需要專家測量鑒定。
也有村民質疑,此次死魚與庫區水質污染有關,據稱,上游有不少污染水質的企業。不過此說法未得到相關部門的證實。
村民說,上周六有打電話到鎮政府反映情況。這周一和昨天,區水產局和鎮政府都有派人來查看,并發放了一些關于如何增氧的宣傳材料。但是他們沒有說什么,看過之后就走了。
據了解,此次受災的9個養殖戶,養魚已有8年左右的時間,眼看日子越過越好,沒想到這次集體受災。養殖戶羅先生說,隨著水流向下,水庫下游的養殖戶不知會不會受到波及。下游還有16個養殖戶,希望政府能防止受災進一步擴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