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雙十一”購物狂歡盛宴的余溫尚未完全散去,“雙十二”的號角又吹響,各路商家掀起了一輪新的促銷大戰,一波打折風暴席卷而來,商家們希望借此為年末成績單做最后沖刺。
然而,在經歷了“雙十一”、感恩節、黑色星期五等購物盛宴后,不少消費者對于“雙十二”顯得比較淡定,甚至已有些疲勞。對此,有業內人士指出,頻繁的人為造節,無疑會透支市場消費能力,引發消費者的購物疲勞。
各路商家推出新玩法
“雙十一”才過去一個月,不少消費者還未緩過神來。為了再次吸引消費者的眼球,在“雙十二”期間,商家們展開了另類的營銷方式,推出了不少極具創意的促銷手段。
登陸淘寶網,記者發現,一些頗具創意的服務十分吸引眼球。早晨被英國管家叫起床,按私人服裝師的建議打扮一身,出門坐上租好的特斯拉,在私人牙醫那里做個檢查……這樣的生活,不再是電影里的片段,在“雙十二”期間,消費者就可以通過淘寶服務平臺預訂如此“任性”的生活。
京東商城則將“雙十二”命名為“會員關愛日”,主打服務牌,號稱“白服美”,即白菜價、服務升級、美女送快遞。
蘇寧易購則打算走出價格戰的泥潭,轉而邁進對社會更有益的公益價值戰,主打“公益牌”,為“雙十二”推出了持續20天的“一愛到底”活動?;顒臃绞接赏茝V和促銷兩大部分組成,其中推廣方式是通過公益微博轉發捐款等。
“因為如果只打價格戰的話,就和‘雙十一’沒有區別,加上兩個節日時間又近,肯定效果不會好。”已從事電商行業多年的李先生表示,商家們不走尋常路,推出各種各樣的新奇玩法,其目的無非是為了賺人眼球,在最大程度上激起消費者的購買熱情。
消費者遭遇購物疲勞
雖然商家挖空心思,在促銷手段方面不斷推陳出新,然而過于頻繁的促銷已經讓不少消費者產生了消費疲勞,對“雙十二”的促銷熱潮并不“感冒”。
“前幾天才剛剛還完信用卡賬單,‘雙十一’買的洗衣液和洗發水等夠用一年多了,買的衣服還有好幾件都沒穿過。”90后的“網購達人”劉女士坦言,“雙十一”過后就再沒有買過東西,因為消費欲望和能力在“雙十一”已經透支了,“接連‘血拼’誰吃得消???就像懷胎十月生孩子,接下來幾個月只想緩緩。”
“‘雙十一’買的東西都還有很多沒用,‘雙十二’真是不想買了,也買不動了。”這是記者在采訪過程中聽到最多的一句話。對于大部分的消費者而言,購買力畢竟相對有限,由于“雙十一”的血拼剛過,目前大多數消費者尚未恢復“元氣”。
過度造節恐透支消費能力
雖然商家們推出的活動噱頭很誘人,但消費者并不“買賬”,顯得十分淡定。
在不少商家看來,“雙十二”就是一塊雞肋,食之無味,棄之可惜。從時間節點來看,“雙十二”的位置比較尷尬,與“雙十一”間隔太短,距圣誕節、元旦很近。
有業內人士指出,商家通過造節來吸引消費者眼球,進而提升消費是一種商業行為,但是過于頻繁的造節和促銷,容易透支市場的消費熱情和購買能力,讓消費者感到“消費疲勞”。同時,集中購買帶來的難以支付和物流緩慢,讓網購的便利變成不便。過分的低價,質量難以保證,一些依靠漲價之后再降低的購買折扣,會透支網民對網絡的信賴。
此外,過于頻繁的造節和促銷不僅容易讓消費者備感麻木,也讓各大商家陷入兩難的境地,承受著巨大的壓力,參與到促銷熱潮中,卻發現刺激消費的效果不再明顯;若是不參加這類促銷,對于商家而言,尤其是電商,卻意味著顧客的流失。(記者 羅玉文 彭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