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土鱉”在方言中用來形容人沒見過世面,可在動物界,中國本土的鱉可比外來的鱉值錢得多。昨日,李女士撥打海都熱線95060,說自己就上了“洋鱉”的當。
“那個賣鱉的和我說,這是野生的中華鱉,是從水庫里撈上來的。”李女士說,昨天她在西湖邊上看到有個人在賣鱉,鱉有小臉盆那么大。賣鱉的說鱉有16斤,賣1600元。李女士想野生的中華鱉越來越稀少,就想將它“贖身”后放生。經過一番討價還價,最后她以600元的價格買下了這只鱉,并將之放生。
事后,李女士越想越不對勁,上網一查,發現這只鱉是“洋鱉”冒充的“土鱉”。“我沒來得及給它拍照,就記得它殼上有很多小疙瘩和一團一團的黑色花紋。”李女士說。
市林業部門的工作人員表示,市面上這種“便宜洋鱉”冒充“野生土鱉”的情況時有發生,“佛羅里達鱉又名珍珠鱉,最好辨別的特征是背甲最前緣有4~6排大疣粒,是引進作為經濟物種人工飼養的,每斤賣30元左右。”中華鱉也就是常說的甲魚,背部只有一些由小瘰粒組成的棱,下頜至喉部有黃色斑紋。建議市民不要隨意在街頭購買來路不明的動物,以免上當。(記者 陳贄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