8日下午,省促進中小企業發展工作領導小組辦公室在福州發布了《2020年度福建省中小企業發展環境評估報告》。
據省工信廳相關負責人介紹,報告圍繞《中小企業促進法》,通過對市(縣、區)政府、省直涉企廳局、企業三個維度,以及財稅、融資、創新、創業、市場開拓、服務、權益保護、監督檢查、要素、法治等十個子環境進行全方位調查評估,全面反映全省中小企業發展環境狀況。
評估結果顯示,福建中小企業發展環境持續改善,樣本企業對福建中小企業發展環境平均滿意度為86.85分。與2019年對比,各子環境的主觀滿意度得分均有所提高。
按照綜合得分排名,廈門市綜合評分73.15分,居全省首位;福州市69.72分,排序第二位;三明市63.52分,排序第三位;泉州、莆田、龍巖分別評分61.02、60.71、58.07分,排序第四、第五、第六位;寧德、漳州、平潭、南平分別評分54.92、54.05、53.72、51.67分,排序第七、第八、第九、第十位。
從各設區市的子環境綜合得分情況看,優劣勢子環境差異較大。其中,廈門、福州的優勢子環境較多且在全省各設區市中居前列,如廈門的財稅、融資、創新、市場開拓、服務等5個子環境在全省排名第一;福州的創業、權益保護、法治等3個環境在全省排名第一;但廈門市權益保護環境、要素環境,以及福州市融資環境、服務環境的得分靠后,表明廈門、福州兩市雖總體發展環境較好,但在某些子環境方面仍需進一步優化、提高。
評估發現,各設區市在促進中小企業發展方面有不少經驗和做法值得借鑒——
福州市通過壓縮時限、優化流程、提升服務,構建了財產登記窗口“不打烊”,網上“一次辦”,服務“零距離”的福州模式。
泉州市率先在全省創建首個企業開辦“零費用”城市,僅印章刻字一項每年可為企業減輕負擔2200萬元。
莆田市搭建特色產業融資對接橋梁,建立“一個或多個商業銀行盯住一個地方特色行業”的“1+1”或“N+1”模式的掛鉤服務示范機制。
龍巖市在全國率先推出林權直接抵押貸款卡“普惠金融惠林卡”,免中介評估費,貸款在享受省級財政3%貼息的基礎上,可疊加享受市級財政1%的貼息。
廈門市建成“線下+線上”中小企業公共服務平臺,線下網絡以市中小企業服務中心、示范基地和示范平臺為核心,其他公益性和專業性社會化服務機構為骨干;線上網絡以“慧企云”、“三高企業平臺”、中小企業公共服務微信公眾號矩陣等為主要平臺。
南平市打通“政企直通車”與市政府督查室“兩單平臺”通道,建立對企業復工復產問題的接辦、分辦、督辦協調聯動的快速反應和高效運行機制。
三明市在全省率先出臺《關于優化金融司法服務建立涉案企業“白名單”制度的實施意見》,對經營、納稅、信用較好、項目有前景、符合產業發展政策的涉案債務企業,可申請進入“白名單”,實現保護金融債權與扶持企業發展并重。(記者 林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