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月10日,由省交通運輸廳主辦的“家鄉情·幸福路”福建省建設“四好農村路”典型事跡發布會在福州舉行。據了解,自4月下旬開展宣傳活動以來,社會各界積極參與,共征集到人民群眾支持“四好農村路”建設先進事跡超過100例,經綜合評審,確定發布一批典型事跡。
黨員帶頭,600戶群眾“零征地補償”:為了修建總投資2400多萬元的松溪線溪尾段公路,福安市溪尾鎮黨委、政府成立工作組積極發動,當地黨員帶頭作表率,沿線600多戶群眾踴躍無償獻地200多畝,貢獻樹木和竹子2萬多棵,茶、水果、蔬菜等農作物50多畝,實現全線12.39公里“零征地補償、零青苗賠償”,節省征地成本800多萬元。
組織發動,干群合力修路熱情高:2017年起建寧縣開展農村公路大會戰,客坊鄉4條鄉道改造列入會戰,規模最大??头秽l黨委、政府全面動員,全鄉黨員干部、8個建制村村民和外出經商鄉賢等踴躍參與,捐資100多萬元,還紛紛無償讓地、出工投勞。4條鄉道全部完成拓寬,客坊鄉交通條件顯著改善。
移風易俗樹新風,齊心共建致富路:近年來,南安市洪梅鎮黨委、政府積極倡導移風易俗樹新風,省出5000多萬元用于支持道路建設。梅溪村、美橋自然村簡辦民俗活動,分別省出70多萬元和100多萬元用于村道建設。山溪村民黃種鎳將預備給孫子辦滿月酒的58200元捐獻出來,用于危橋改造。為了支持拓寬縣道326線,洪梅村葉玉專老人拆除自家古厝,捐出16萬余元征遷款,村民、鄉賢紛紛捐錢、讓地支持,折合780多萬元。
眾人拾柴火焰高,農村交通展新顏:上杭縣太拔鎮群眾積極支持“四好農村路”建設。院田村賴順蓮老人取消90歲壽宴,把祝壽資金3萬元捐出支持家鄉修路事業。太拔村七旬老人王盛財取消壽宴捐出2萬元祝壽金,79歲的張友松主動捐出烤煙房用地并捐款1000元。自2018年以來,全鎮群眾捐款近179萬元,捐地近150畝。
僑胞鄉賢共筑幸福路:上世紀80年代起,從福清市牛宅村走出去的海外鄉親積極資助家鄉修路架橋,累計捐資3266萬元,助力修建元載路、桂宋路、聚賢路等26條道路。2019年村里成立鄉(僑)賢促進會,為僑胞支持家鄉建設、海外企業家回鄉創業做好服務。
鄉情難忘,僑親鼎力建設家鄉路:永春縣仙夾鎮是著名的僑鄉。1985年,旅菲華僑陳文伊、陳文成帶頭捐資40萬元,旅菲華僑陳傳詞、旅新加坡華僑鄭倉滿等踴躍捐資1000多萬元,完成永春縣第一條水泥公路建設。為支持改造原縣道331線岵山和塘路段,年過八旬的馬來西亞僑眷鄭梓敬親赴海外,8天內向華僑募集650多萬元。1985年以來,在僑親和鄉賢群眾的踴躍支持下,仙夾鎮收到修路捐資約3000萬元,完善暢安舒美的農村交通。
富而思源,企業家助建“留根路”:為改造松溪縣潘墩至嶺池公路,潘墩村在外創業的蔡代旺、蔡代壽、蔡代斌三兄弟帶頭每人捐資10萬元,發動全村籌集善款54萬元,同時在建路過程中所需138萬元全部由蔡代旺、蔡代壽兄弟墊付。蔡氏兄弟放棄以自家姓冠名權,將路命名為“留根路”,意為“把根留住,反哺故土”。
愛心協會獻愛心,公益修路四十年:云霄縣愛心協會長期致力于鋪路架橋等愛心事業。會長黃榮來堅持公益修路40年,累計捐獻公路建設資金380余萬元。上個世紀80年代以來,在云霄縣愛心協會組織和黃榮來帶動發動下,鄉賢們紛紛捐資捐物,村民主動投工投勞,各界愛心人士共計捐資近2000萬元,有力促進云霄縣農村交通加快發展。
美蘭路上“愚公”多:為了拓寬荔城區北高鎮美蘭路,沿線村莊和群眾發揮“愚公移山”精神,男女老少齊上陣。古稀之年的翁秀治等6位老人自發組成“愚公隊”,協助村干部入戶動員村民捐款捐地、遷移墳墓、丈量土地、調解矛盾糾紛,順利遷移墳墓12座、募集善款300萬余元。
羅常村的“開路日”:“開路日”是順昌縣羅常村賡續百年的獨特傳統和有生命力的鄉規民約。每逢農歷六月初六,按次序輪流由4戶人家牽頭,村里的男女老幼齊上陣,一起鋤草、疏通水溝、清掃路面,把盼路、建路、養路、護路的自覺刻入每個村民骨子里。為修建村里第一條水泥路,村民們積極籌集約100萬元。路修好后,農副產品運輸成本大幅降低,村民致富路越走越寬。
產路互哺,東安島天塹變通途:為籌集修建跨海通島的東安大橋資金,地處海島的霞浦縣東安村走出產路互哺之路。從2016年起,東安村群眾在3月海參、5月海帶、10月龍須菜、12月大黃魚等養殖品收成時踴躍捐資,總共捐出2200多萬元支持建橋。2019年東安大橋建成,島上產業發展環境得到明顯優化。(福建日報通訊員 宋淵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