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第31個“6·26”國際禁毒日來臨之際,福建省高級人民法院召開新聞發布會,通報福建法院依法打擊毒品犯罪情況及開展禁毒綜合治理、打好禁毒人民戰爭的舉措和成效。
據統計,2017年至2018年5月,全省法院一審新收毒品犯罪案件6255件,審結6209件,判決發生法律效力罪犯7501人。毒品犯罪占全部犯罪案件比重9.22%,占比呈上升趨勢,已成為常見的犯罪類型之一。從我省法院審理的毒品犯罪案件情況來看,出現毒品犯罪區域呈現蔓延化、毒品犯罪主體寬泛化、毒品犯罪手段隱蔽化、源頭性毒品犯罪多發化等新特點和趨勢。
通報顯示,從毒品犯罪地區情況看,涉毒區域由沿海向山區、由城市向鄉村蔓延。2017年至2018年5月,福州、泉州、寧德三地受理的毒品犯罪案件占全省毒品犯罪案件數的63.95%,其中福州地區受理毒品案件數居全省第一。龍巖、南平、三明等地近年來毒品犯罪案件量也成倍增加;從毒品犯罪主體情況看,涉案人員仍以男性為主,但女性人數逐步增長,2017年至2018年5月女性毒品罪犯同比上升9.12%;青少年涉毒人員比例也逐步增加,25歲以下青少年涉毒犯罪占比17.55%,同時組織、利用、教唆未成年人實施毒品犯罪的情況有所增多;毒品累犯、再犯情況突出,2017年至2018年5月我省法院判處的毒品犯罪被告人中曾經犯罪的占24.17%。
從毒品犯罪手段情況看,隨著互聯網、支付手段的快速發展,毒販使用多部手機頻繁更換聯系方式,利用微信、QQ等網絡即時通訊工具售毒、轉賬情況突增,毒品違法犯罪活動網上網下融合特征明顯,致使毒品犯罪呈現線索發現難、販毒分子定位難、人贓并獲難等特點,打擊難度加大;從毒品案件罪名分布情況看,我省走私、制造毒品犯罪呈明顯上升趨勢,走私出境區域也已從毗鄰的臺灣地區擴散到澳大利亞、新西蘭等國家。同時,省內制造甲基苯丙胺、氯胺酮等毒品犯罪多發,制造毒品犯罪主要集中在龍巖,但福州、南平、三明等地也出現制毒犯罪。
另外,從涉案毒品種類情況看,我省毒品犯罪案件的涉案毒品已由海洛因為主演變為以甲基苯丙胺、氯胺酮等新型合成毒品為主,此類毒品犯罪案件占比90%以上,同時涉甲卡西酮等新類型毒品犯罪時有發生。涉案毒品種類呈復雜化,一案涉及兩種以上毒品的案件增多,涉及“神仙水”等成分復雜的混合型毒品的案件亦呈上升趨勢。
福建省高級人民法院副院長吳鐘夏指出,面對嚴峻的禁毒斗爭形勢,福建法院充分發揮刑事審判職能作用,對涉毒犯罪出重拳,下重手,依法嚴厲打擊毒品犯罪活動,全力維護社會和諧穩定。我省法院依法嚴懲走私、制造毒品、大宗販賣毒品等源頭性毒品犯罪,嚴厲打擊毒梟、職業毒犯、累犯、毒品再犯等主觀惡性深、人身危險性大的毒品犯罪分子,該判處重刑的堅決依法判處重刑直至死刑。2017年以來,在已生效判決中,判處五年以上有期徒刑、無期徒刑直至死刑的犯罪分子1286人,高于同期全部刑事案件重刑率近11個百分點。
吳鐘夏說道,全省各級法院在做好毒品犯罪審判工作的同時,充分利用審判資源優勢,積極、廣泛參與禁毒綜合治理工作,全面推動人民法院禁毒工作深入開展。利用國際禁毒日時機,集中開展禁毒宣傳教育;拓寬宣傳渠道,持續開展日常禁毒法制宣傳;密切溝通協調,著力提升禁毒工作成效。
(東南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