國內有關缺陷產品的管理制度和法律有諸多“空白”
事實上,這家來自瑞典的跨國企業產品多次出現問題以及召回。
2016年2月份,宜家稱,鑒于存在玻璃燈罩掉落風險,宜家召回HYBY海比、LOCK勞克和RINNA萊納3款吸頂燈。理由是“宜家收到顧客報告,反映吸頂燈的玻璃燈罩突然掉落。個別案例中,有顧客受傷并接受治療,其中一位需要縫針”;2016年3月17日,宜家稱因存在觸電風險,召回GOTHEM哥特姆燈具產品,原因是“有兩位顧客及一名宜家員工指出燈具存在漏電的情況”;6月23日,因存在兒童跌落樓梯的風險,宜家宣布召回PATRULL帕特魯安全門,宜家稱,收到來自顧客的報告,反映PATRULL帕特魯安全門出現意外打開導致兒童跌下樓梯的情況。
產業經濟觀察專家梁振鵬接受《中國經濟周刊》記者采訪時表示,出現這么多次事故,明顯是產品質量問題。“宜家一向標榜品質卓越,但是宜家沒有考慮到消費者實際使用中的安全隱患才會導致事故頻發。”
根據我國《消費者權益保護法》,經營者發現其提供的商品或服務存在缺陷,有危及人身、財產安全危險的,應當立即向有關行政部門報告和告知消費者,并采取停止銷售、警示、召回、無害化處理、銷毀、停止生產或服務等措施。
不過,目前我國只有汽車、兒童玩具、藥品、醫療器械、食品等領域有缺陷產品召回的具體法律依據(如《缺陷汽車產品召回管理條例》等),其他領域有關缺陷產品的管理制度和法律依據幾乎仍是“空白”。
此外,《消費者權益保護法》規定召回的前提之一是“經營者發現其提供的商品或服務存在缺陷”,意味著啟動召回程序要靠經營者主動承認產品存在缺陷,召回的主體責任是企業本身。如果宜家堅持認為自己的抽屜柜不存在缺陷,那么就可以不主動啟動召回程序。
業內專家認為,國內很少有抽屜柜傾倒導致的傷害案報道,這與消費者產品缺陷意識不強、主動投訴不足有關,“柜子傾倒大多會認為是孩子頑皮所致,并不覺得是產品缺陷”。
梁振鵬對《中國經濟周刊》記者說,在很多西方國家,缺陷產品召回有非常細致的標準,并以法律法規形式存在,僅美國消費品安全委員會管轄的缺陷產品召回標準就有1萬多種,涉及多類消費品,清晰地界定了什么情況屬于產品缺陷,何時可以啟動召回程序。
法律法規細節的“空白”,給了一些商家“可乘之機”。但即便宜家多次強調產品符合中國標準,大部分網友還是認為,宜家一方面在中國賺著錢,容忍蹭床,另一方面召回卻屢屢忽略中國市場,這種“中外有別”的做法實在是“傷不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