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5月15日是第16個全國公安機關打擊和防范經濟犯罪宣傳日。我市公安經偵部門在打擊和防范經濟犯罪方面,交出了一份亮眼成績單。
2024年以來,我市公安經偵部門堅持以人民為中心的發展思想,按照市公安局黨委統一部署,統籌推進打擊犯罪、風險防控、維穩護安、服務發展等核心任務,以專項行動為抓手,累計破獲各類經濟犯罪案件273起,為群眾和企業挽回經濟損失5300萬余元,用實際行動筑牢經濟安全屏障,護航地方經濟高質量發展。
圖為民警深入企業排查安全隱患。 林建仁 攝
■激活助企安商“強引擎”
仙游臺灣農民創業園警務聯絡站為臺胞臺企精準服務、破解難題,繪就兩岸融合發展“同心圓”;駐深圳、哈爾濱警務聯絡站提供跨省護航,讓在外莆商感受到“家的溫暖”……
依托“親清八閩·護航莆陽”行動,我市公安經偵部門已相繼建成13個經偵警務聯絡站,堅持“服務前置、需求直達”理念,為企業提供權益保護、普法宣傳、安全防范、風險預警、法律咨詢等服務,打造涉企風險“預警哨”、矛盾化解“快車道”。
通過警務聯絡站,民警化身“企業管家”,聯合住建、人社等部門,先后解決企業需求和困難100多個,有力維護企業合法權益。同時,向行業監管部門和市場主體發出“風險提示書”“風險防范建議書”“風險預警單”14份,為企業定制管理漏洞“安全補丁”,贏得企業好評。
■筑牢經濟安全“防火墻”
日前,莆田某公司區域經理伙同下屬利用職務便利,以虛報物料需求、低價轉售等非法手段牟利26萬余元。市公安局經偵支隊抽調精干警力組成專案組,抽絲剝繭鎖定證據鏈條,成功破獲這起特大職務侵占案,精準打擊蠶食企業利益的“蛀蟲”行為。
據介紹,全市公安經偵部門堅決依法嚴打各類突出經濟犯罪,針對常見多發、群眾反映強烈的突出經濟犯罪活動,部署開展專項行動,先后破獲一批經濟犯罪大案、要案。
聚焦民生所急所盼,全市公安經偵部門還破獲非法集資、傳銷等“吸血”經濟犯罪24起,39名嫌疑人落網,循線追蹤“資金流”,追贓挽損不留死角。重拳出擊整治燃氣安全,排查燃氣經營企業、用氣場所千余家次,開展打擊“黑氣”行動23次,搗毀“黑氣”窩點12處,查扣問題燃氣鋼瓶590個。
■嚴守辦案公正“標準線”
某企業向公安部門求助,其因開展產品復購返款活動導致賬戶凍結,企業貨款結算停滯、客戶復購返款受阻,經營鏈條面臨斷裂風險。市公安局經偵支隊立即啟動案件快速審核機制,市級案管組統籌、縣區案管員把關,48小時內完成20余個關聯賬戶的合規性審查。在確認企業無實質違規后,為企業開辟賬戶解凍綠色通道,最終實現資金賬戶“應解盡解”,讓780萬余元經營資金重新“活”起來。
面對經濟領域違法犯罪手段形式不斷升級變化的新形勢新挑戰,全市公安經偵部門全力推進法治公安建設,建立“1+6”經偵案管體系,前置審核案件辦理,精準把控案件定性、法律適用,鍛造打擊經濟犯罪的“利刃”。同時,持續打造學習型、研究型經偵警種,促進經濟犯罪現狀特點和規律趨勢的深度研究。在近三年全省經偵比武中,全市公安經偵部門分獲一等獎2個、二等獎3個、三等獎1個;獲集體獎勵5個次,個人獎勵57人次;一系列大要案獲公安部嘉獎令1次及上級賀電、批示肯定31次。
風勁揚帆正當時,踔厲奮發踏征程。當前,我市公安經偵部門正以“5·15”宣傳日為契機,深化“打防管控服”一體化建設,持續開展線下系列活動,構建“全民參與、全域防控”的經濟安全防護網。這支忠誠擔當的經偵隊伍,正用堅實的腳步丈量著守護經濟安全的初心使命,為莆田建設綠色高質量發展先行市貢獻公安力量。
全媒體記者 吳琪娜 通訊員 朱中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