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分析指出,M7在去年10月和11月市場表現并不好。到了11月開始全面上馬全面屏產品,但并未能大幅刺激銷量。
IHS Technology中國研究總監王陽告訴《證券日報》記者,2017年全年,金立的全球出貨量僅為2800萬臺左右。未能完成全年5000萬臺的出貨量目標,甚至比上一年還出現了下滑。
手機市場的黯淡,在最新出爐的市場數據上顯露無遺。據中國信息通信研究院最新發布的《2017年12月國內手機市場運行分析報告》顯示,2017年12月份,國內手機市場出貨量4261.2萬部,同比下降32.5%;12月份國產品牌手機出貨量3560.2萬部,同比下降36.4%。
由金立顯露出的這場手機行業的風波,不少上游供應商都受到了波及,直接反映在資本市場上的結果是,多家手機產業鏈相關的公司股價出現了明顯的下滑。在A股市場上比較知名的幾家手機供應鏈企業中,歐菲光在去年12月11日到13日之間,股價三連跌。藍思科技、江粉磁材的股價也是從去年12月中上旬開始呈現下行態勢。
只用自有資金較少用杠桿
資金短缺時易出問題
當然,金立也有它自己的問題。孫燕飚向《證券日報》記者指出,“金立是中國手機行業存活時間最長的手機廠商之一,這一方面反映出它一直是用自己的資金在滾動,很少用資金杠桿,另外一方面較少用杠桿,在資金遇到短缺的時候,可能就比較容易出現一些這樣那樣的小問題。”
資料顯示,金立近兩年數據一直處于上升狀態。2016年金立全球手機銷量超過了4500萬臺,有數據統計銷量達到了5000萬臺。因此,在2017年年初,劉立榮立下目標,2017年金立國內的銷量保底銷售3000萬部,并挑戰3800萬部。
為了達到這個目標,金立也展開了瘋狂的向OV學習的營銷。據金立的規劃,2017年在S/M兩個系列上投入約19億元人民幣用于推廣宣傳,冠名了各檔熱門綜藝節目。
另據媒體援引行業人士消息稱,在深圳前海,金立正在投入資源興建金立大廈;2017年7月份,金立又宣布將在重慶投入50億元,用以建設生產基地。這些舉動都極大地消耗了金立今年的現金流,加上今年金立的銷售情況不佳,所以它們也就會在年尾遇到相關的資金問題。
此外,孫燕飚還指出,金立是屬于全球手機十強之一的企業,所以跟金立合作的供應商包括歐菲科技在內都是行業巨頭,他們的合作廠家有華為、OPPO、vivo、小米,在這樣一個體系中,金立又算相對小的廠家,所以金立的問題會率先爆發出來。
不過,孫燕飚在接受《證券日報》記者采訪時認為,“總體來說,金立是有很多資產的,如果要通過金融手段變現來解決這個事情,問題不大。”(記者 馬 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