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建陽區高照燈及其扎糊技藝(童游)、漳墩鎮烏米飯制作技藝入選南平市第八批市級非物質文化遺產項目名錄,進一步傳承了歷史文化,延續文化脈絡,提升建陽知名度,促進文化和旅游產業發展。
據介紹,高照燈及其扎糊技藝是一種古老的傳統手工藝,來源于建陽童游街道彭墩村,是一種“高照”紙燈,為建陽花燈之王,起源于明朝,臻繁于清朝。它由13組燈箱和3組旋轉頂燈相疊而成,形體似塔,當它豎起來時,足有五層樓房高,通體閃亮著五顏六色的光芒,象征“吉星高照”。漳墩鎮畬族烏米飯自唐朝(公元669年)以來就是畬族同胞“三月三”過節的傳統食品。漳墩鎮地處山區,烏稔樹隨處可見,其畬族民族村地處高山區,所產糯米十分適宜制作烏米飯。該鎮畬民每到農歷三月初三就會使用當地優質原料,運用木甑、石臼等傳統工具制作出清香糯柔、別具特色的烏米飯,以此來祭祀祖先,祈求豐收。
經過幾年的不懈努力,建陽區成功申報非遺項目16個,其中省級非遺項目“建窯建盞制作技藝”和“建本雕版印刷技藝”2個,市級非遺項目“燭橋燈及其制作技藝”等7個,區級項目“水吉扁肉(扁食)制作技藝”等7個,同時成功申報縣(市、區)級非遺項目代表性傳承人4項63人次。建陽區在保護傳承核心技藝時,加強非遺項目的深耕細作,推動非遺項目市場化,積極發展文化產業,推動建窯建盞、漳墩白茶等產業繁榮發展,讓傳統文化活起來、傳下去,煥發新的光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