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到母親身邊,張某慎露出開心的表情
張某慎右手背上文著電話號碼
閩南網11月28日訊 11月25日晚10點,南安霞美鎮杏埔村巷頭一戶人家,發現一名看上去60多歲的“老人”,躺在他家露天車庫睡覺。大冷天里,他穿著短袖、拖鞋,兩手抱著膝蓋,蜷著身子。男主人嚇了一跳,立即報警求助。
令民警感到意外的是,他右手背上文著8個神秘數字。通過這些數字,我們找出了這名“老人”的身份,也深深體會了一名母親的良苦用心。
手背現出8個數字
當晚,南安霞美派出所夜班民警林曉聰帶著四名同事,接警后趕來。
“你叫什么名?家在哪里?”小林將“老人”喚醒,仔細詢問。
“烏魯烏魯,嗯嗯……”“老人”躲在墻邊,抖著身子,道出一大串讓人匪夷所思的言語。民警們懷疑,這是一個有智力問題的老人,見他一直在發抖,男主人拿出了一件雨衣給他披上,并端來一杯熱水給他御寒。
擔心“老人”看不見熱水杯子,小林特意用手電筒幫照亮,此時,“老人”右手背(腕)處一排清晰的數字,引起了民警的注意。
“8585×××6”,數字深藍發黑?!笆遣皇请娫捥柎a?”民警合計了下,打算碰下運氣,撥打電話。
通過文身 找到他家
嘟……嘟……電話竟通了,不一會兒,電話一端傳來一名老年女子的聲音。小林張口就問,家里是否有人走失。電話那端立刻傳來驚喜的聲音,“對對,我們家的孩兒前幾天走丟了,他智商有問題,手背上文著電話號碼”。
“孩兒?”疑惑的民警小林,又仔細打量了面前的老人,心里估計:莫非“孩兒”是這個家里的稱呼。念頭一閃,小林還是通知這名女子,立即趕到霞美派出所指認。
當晚11點半,一對母子匆匆趕來派出所,一走進辦案大廳。還沒等民警開口,原本老老實實坐著的“老人”,立馬站起來,滿臉微笑地走過去,隨后還用手一直撫摸著年輕男子的胸口。驗證完雙方身份,這對母子對民警千恩萬謝。
天生智障 只有25歲
人是領回去了,可給大家留下了一連串疑問。昨天下午,循著這個電話號碼,記者與走失“老人”的家人通了電話。
電話里的男子聽完記者的疑問,立即笑了起來。
原來這名男子是“老人”的哥哥,今年28歲,而走失的“老人”其實只有25歲,名叫張某慎,是晉江磁灶人。他天生智障,是個十足的“孩子”。
哥哥說,家人很疼愛張某慎,都是輪流看管,但只要家人一放松,張某慎看不到家人,便會離家出去尋找。這一次,張某慎是在11月19日下午走失的,因為當天家里沒人,母親要去餐館干活,就騙張某慎說要去泉州。不料,張某慎趁著家里沒人又跑出門了,臨走的時候,還特意把家門給關上了。家人到處尋找,還在報紙上刊登尋人啟事,長達七天,一直音信全無。
母親用心良苦 手背上文號碼
據張某慎的母親說,早在十年前,她就給兒子的左手文過電話號碼,后來因為褪色,所以她又在兒子的右手文了一遍。以前,每次兒子出走,家里人都四處尋找,不僅找得很辛苦,效果也差。張某慎個兒小,每次出走渾身都臟兮兮的。老母親說,孩子常常被人誤認為是老頭,很難通過相貌找到。為孩子文身,就是希望可以有人在看到這個文身后,直接與家人取得聯系。
據張母回憶,算上這次出走,張某慎今年已經走失三次了。第一次是正月初六,她去餐館洗碗,孩子為了找她走失了。當時家人也在報紙上登了尋人啟事。后來,張某慎被巡警發現,寄放在南安市福利院里。福利院的工作人員看見尋人啟事,才通知他們。第二次是在8月19日,張某慎為了去找親戚玩,獨身去了南安水頭,其間也是被公安機關找到并送去了康復院,同樣他們也登報了,被康復院的人員看到,直到9月1日才回來。11月19日已是今年第三次走失了。
此前,家里人還將聯系方式掛在張某慎的身上或者寫在手上,但每一次走失后,這些號碼不是被丟掉就是被擦掉,為了防止這種意外,老母親就決定給孩子文上電話號碼方便聯系。(本網記者 史國亮 林莉莉 通訊員 吳建南 文/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