福建海西再生資源產業園區鳥瞰圖
閩南網10月23日訊 在建材產業強勢發展的光輝下,南安的再生資源產業一直被外界所忽略,其實經過20多年的發展,南安已經成為閩南地區最大的廢舊物資回收、分揀、初級加工、集散市場,并催生了幾家產值上十億元的企業。18日,位于南安省新鎮的福建海西再生資源產業園區正式開工,成為南安再生資源產業的一個新起點,通過產業整合提高回收利用率,南安將深挖再生資源產業這一“城市礦產”。
園區集群發展 破解產業瓶頸
福建海西再生資源產業園區位于省新鎮觀茂山,由福建省石鼓山再生資源市場發展有限公司投資開發建設,總規劃用地面積5029畝,一期用地1283畝。項目一期主體建設包括:綜合行政辦公區、市場商品交易區、分揀加工區、倉儲配送區、配套服務區、研發培訓中心“五區一中心”。負責該項目建設的南安市供銷社副主任潘江生介紹,園區預計每年可加工處理各類再生資源1030萬噸。此外,再生資源產業園還將引進一些再生資源大企業,幫助本地一些有潛力的企業升級規模,從而形成一條完整的產業鏈。
南安市曾是閩南地區傳統的再生資源集散地,經過20多年的發展,已成為閩南地區最大的廢舊物資回收、分揀、初級加工、集散市場。目前,該市廢舊有色金屬、黑色金屬、玻璃、廢紙等加工工廠近100家,也涌現了諸如福南銅材、永誠金屬等大型企業。
然而,南安再生資源產業也面臨著發展瓶頸,產業較為分散、中小企業偏多、回收利用水平仍然較低,是南安再生資源產業發展中最為突出的問題。
特別是2011年《關于調整完善資源綜合利用產品及勞務增值稅政策的通知》,對再生資源行業享受增值稅退稅對象目標要求做了明確的規定。增值稅退稅對象由原來的回收企業,變成了“綜合利用危險廢棄物的企業”,以回收為主的很多南安再生資源企業失去了原本享受到即征即退50%增值稅的政策。
在新政中,即便是利廢企業,要享受退稅政策,也得保證企業生產原料中利廢的比例不得低于80%。而南安很多利廢企業規模都偏小,只是對廢舊物資進行簡單的回收、分揀和初級加工,根本就達不到這一標準。海西再生資源產業園區的建立,通過產業集群和整合,將有效改善南安再生資源產業小、散、回收利用率低的現狀。
國家示范基地 帶動規?;l展
在南安市這幾年大力提升發展循環經濟的背景下,再生資源產業也被規劃為下一個產業轉型突破點。
南安再生資源產業的發展具備了原材料和市場兩大先天優勢。南安現有的水暖廚衛、石材陶瓷、裝備制造、鞋服輕紡等幾大產業,多門類的工業企業每年產生的大量廢渣廢料,為再生資源產業的發展提供了優良的先天產業基礎。據統計,單水暖產業,年需廢銅15萬噸、廢鋁10萬噸、廢鐵30萬噸、廢鋅10萬噸,同時還有利用廢鐵企業100多家,年需要廢有色金屬90多萬噸。而回收后加工生產的有色金屬等產品,大部分在南安消化,大大減少了企業物流費,有力支持了南安市水暖廚衛、機械裝備產業的發展。
根據南安市統計局的統計,目前,南安全年用廢量達500多萬噸,涵蓋廢鋼、廢舊有色金屬、廢玻璃等領域,產值超250億元,已經成為福建利用再生資源第一大縣。在這樣的基礎上,南安的再生資源企業更是抓緊機會抱團發展,在2012年底50多家企業聯合成立了南安市再生資源協會,協會會長吳序勝認為,既然南安再生資源企業分布零散、企業規模又小,就只能積少成多,利用集團化發展的模式,將分散的企業整合起來,提高利廢率以及稅收總量,爭取享受到國家稅收政策的利好。
此次海西再生資源產業園區的動工,更是為行業發展注入了一劑強心針。在稍早之前,福建海西再生資源產業園區成功獲批第四批國家“城市礦產”示范基地。
“城市礦產”是指城市廢舊商品和廢料中可循環利用的金屬、玻璃、塑料等資源,是對可再生資源產業化發展、規?;玫男蜗蟊扔??!俺鞘械V產”示范基地是為推動再生資源加工利用企業集聚化發展而建立的示范園區,不僅將為南安再生資源產業贏得有力國家的政策扶持,還可以有力推動南安市“城市礦產”資源的循環利用、規?;煤透哔|化利用。(本網記者 陳東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