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名小伙子站在村道邊收費,滿載的貨車都要交錢才會被放行
閩南網9月4日訊 在南安市豐州鎮桃源村和后田村大坑自然村,幾公里村道赫然私設兩處“收費站”:遇滿載貨車,收10元到70元過路費不等。
前日,記者前往采訪,證實了網友的舉報。村委會承認收費違規,但也確有苦衷:村民集資修路,如今每天20多輛車來回碾壓,毀壞較大,必須收費維護。
昨日,豐州鎮政府現場查看,責令停止收費。村民權利該如何維護,鎮政府稱將介入協調,設法解決。
舉報
幾公里村道 設兩處“收費站”
舉報者是一名拉沙石的司機。
他稱,豐州鎮后田村大坑自然村有個“收費站”,往山上1公里多又有一個“收費站”,兩處都要交錢,但沒任何收據,拉一趟就要被收140元。他質疑,“村道上私設收費站,這種事情他還從未遇到過?!?/P>
前日,記者實地調查,基本證實了這位讀者的說法。記者隨空車進入兩個“收費站”,不見有人攔車收費。但是滿載貨車出來,就必須交費。記者發現,每輛滿載沙石的車,到了村道一處平房位置,都會減速稍停,給一名小伙交錢。在離橋頭“收費站”一公里多外,還有一個中年女子,也站在路旁收錢。
記者見到,兩處都沒有收據,貨車司機也沒有和對方爭吵。司機稱,收錢的是當地人,他們交的錢公司也能報銷,所以也就不去爭了。
調查
村委會解釋村道損壞需維修
為何私設兩收費點?
昨日,南安市豐州鎮桃源村副主任傅先生介紹,收費的兩個村,分別是有沙石場的大坑村和下游的桃源村。13年前,這兩個村的村民們通過自籌資金、華僑捐資等方式,花費200萬元將土路翻建成兩個車道的水泥路。
傅先生解釋,附近有3個沙石場,每天20多部大中型車輛途經村道,一天來回下來,有100多趟車碾壓,村道不堪重負,破損較多,每年都要花大筆錢維護;也因此,村民們要求這些業主給補償費。
傅先生稱,這項收費已經有數年了,根據貨車的型號收取,從10元到70元不等,所得錢款均由村老人協會負責統一管理,用于維修道路。
進展
鎮政府介入 責令停止亂收費
豐州鎮政府領導獲悉此事后,很重視。昨日,分管交通的鄧副鎮長到現場查看,并要求村民們停止此行為。
鄧副鎮長稱,村道確是村民集資修建的,路面的維護需要費用,但鎮政府一直要求村民不要在路旁收費。村民們的做法雖然合情合理,但不能違規收費。他同時說,村道被從沙石場運沙石出來的車輛破壞,也確實需要維護。
他表示,鎮政府將出面叫來兩村村民代表和承包沙石場的業主,想辦法協商相關費用,以解決違規收費和村道維修的兩難問題。
說法
要補償合情合理收費則違法
福建泉中律師事務所律師林培德認為,這條村道的產權應歸村民集體所有,村民對破壞道路的大型車輛可以補償。首先,收取主體不是個別村民,收取的對象也特指破壞道路拉沙石的車,收取的錢也統一管理并用于道路維護,雙方其實達成了一種類似合同的協議。此外,沙石車有受益,破壞路面,出資維修,也屬于合情合理。
不過,《福建省農村公路管理辦法》又明確規定,縣道、鄉道、村道禁止下列行為:非法設卡、收費、罰款和攔截車輛;破壞、損壞或者非法占用公路等。因此,村民私設收費站,又是違法的。林律師認為,村民可以設立限高、限寬或路障等禁止有破壞性的車輛經過;也可以就具體的路面損壞等起訴相關公司要求賠償;還可以雙方協商,如沙石場或車輛方面支付一定的補償費。
主播有話
村道的產權是村民的,村民主張基本的道路損壞賠償等也是應該的。但是,這種合情合理的補償,不能用“設卡收費”這種違規的手段。希望鎮政府盡快協調,在法律允許的范圍內,合情合理地解決這一難題。(本網記者 董加固 謝向明 文/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