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陳準備將逝者移上入殮臺。
想必有讀者看過電影《入殮師》,影片以入殮師新手的視角,觀察人類各種各樣的死亡,凝視圍繞在逝者周圍充滿愛意的人們。
回到現實生活中,從冷藏間到告別大廳,入殮師就像是生命的擺渡人。清明將至,我們在緬懷逝者的同時,不妨也關注一下從事殯葬工作的入殮師。
南安市殯儀館的整容組,共有3位入殮師,且都是男性,其中一位是一名90后,也是年紀最小的入殮師。“人的一生會經過很多站臺,而終點只有一個,在生命的終點站,我要盡自己最大努力,讓逝者走得更體面安詳。”他用青春撫摸生死,為保護他的隱私,我們就稱他為小陳吧。
神圣工作為逝者換衣擦洗化妝
昨日,市殯儀館內送來了3具遺體。小陳要為其更衣、化妝,讓逝者有尊嚴地走向另一個世界。
用酒精給遺體輕輕擦拭消毒、清洗身體,再涂上粉底、細致地化妝……小陳的動作輕柔,帶著敬畏的神情進行著這些工序,還原逝者生前安詳的模樣,生怕留下絲毫瑕疵。
連續工作了1個多小時,小陳終于為3具遺體畫好妝容,隨后入殮。“不算太累,今天這個情況比特整輕松多了,不過腰還是蠻酸的。”由于工作時一直彎著腰,小陳在接受記者采訪時,揉了揉腰部。
在殯儀館的告別廳,逝者的家屬悲傷地等候著,而遺體冷藏室、整容間卻鮮有人影,顯得非常靜寂,這里便是小陳和同事日常的工作環境。
小陳的日常工作涉及遺體出入庫登記、業務核實、冷藏防腐、擦洗換衣、化妝等。有時候,小陳要提前從冷藏室內,將逝者推送到整容間,等遺體解凍后,再用油彩為逝者化妝?;脢y,遺體送至告別廳與家屬告別,而后再推至火化場。
在人們的眼中,入殮師是一份特殊、神秘,甚至有點恐怖的職業。“自己一個人跟逝者待在一起,會害怕嗎?”
“逝者也是人,只不過沒了靈魂。”在小陳的眼中,逝者依舊是有生命的,“在給他們化妝時,我只會專注于逝者的面容,只想讓他們更有尊嚴地離開人世”。
人體拼圖3人2天修復一具遺體
為何會選擇殯儀專業?沒有什么曲折復雜的故事,小陳給的答復出奇簡單:高中成績不是特別好,覺得這個專業好找工作并且穩定。
“選的專業是殯儀技術與管理,原本想學的是管理方面,沒想到去學校才發現要上一線。”小陳說,在學校時,不管是去食堂打飯還是圖書館看書,一知道自己是殯儀專業的,周圍人看他的眼神總是有些不一樣。
2010年,小陳畢業后,就選擇到石獅殯儀館從事公墓銷售。小陳說,當時系里3個年級加起來才200多個學生,能堅持從事這一行的更是少數。“到現在,全班從事墓地管理、火化、殯儀服務等職業,且仍在一線部門工作的同學不超過半數。”
“從2014年接手到現在,經過我手的遺體估計有近700人。”小陳說,最初他確實有些不適的感覺,經過一星期的調整,才適應了這工作。
相比于普通的殯葬服務,交通事故、溺水、墜樓等非正常死亡的逝者,遺體損傷嚴重,親屬會要求在告別前,做特殊整形處理。
小陳說,在他印象中最難的一次特整,是逝者身體完全被嚴重破壞,必須根據生前的照片,像外科醫生一樣,精確辨別每一個部位,將其一一歸位,重新修補逝者的身體,某些遺失的部位還要用特殊材料填充。“整容組3個師傅一起花了2天時間,才修復完整,那幾天我連飯都吃不下去。”
“家屬看到遺體后,非常感動,瞬間讓我感覺到這份工作的成就感。”小陳說,由于職業習慣,每當見到一具破損遺體,頭腦里首先想的是怎樣將其復原。
職業感慨不主動和別人握手
大多數人都覺得從事入殮師這個行業晦氣,從而避而遠之,那小陳的愛情會順利嗎?
“我老婆也是從事殯儀行業,能互相理解。”小陳憨實地笑了下。
小陳的老婆小張,是小他一屆的學妹。2011年畢業后,小張便在南安市殯儀館從事公墓銷售的工作。為了離女友更近一點,2014年10月,帶著以前的實習經驗,小陳也來到市殯儀館,在整容組工作。
2015年,小陳和小張在殯儀館服務大廳內,舉辦了一個不一樣的結婚酒宴。這個職業帶來的世俗壓力,從小陳入行開始就如影隨形。親戚好友的喜事,小陳幾乎都推掉,社交場合不主動告知別人自己的職業,也絕不主動與人握手。
工作到現在,小陳的父母只知道他在殯儀館工作,不知道他具體是干什么的。“不敢跟他們說,怕他們擔心”。
盡管有這么多的世俗忌諱,小陳也沒想過要辭職,“這些事情也需要有人去做的”。
“其實入殮師很辛苦,半夜有突發事故也要跑現場,一年到頭只有正月初一可以放假,這個職業真的需要大眾的理解和認可。”市殯儀館副館長小傅很是感慨,世人既需要入殮師,又忌諱從事這個職業,這讓從業者很無奈。(記者何雪蓮 李想 通訊員 蘇贊來 文/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