長期以來,我國對影視作品的監管模式一直采用以人為指導的審查制度,尚未形成標準科學明確、結構完整合理的節目分級制度。
當代,隨著電視和互聯網的日益普及,為了保護青少年的身心健康,電視及網絡節目的分級監管制度先后應運而生并不斷發展、完善。設立電視分級制度的初衷在于,幫助家長為兒童或青少年選擇適合的節目。同時,也為節目制作商提供內容創作方面的參考,用以指導色情、暴力等鏡頭的使用,并為播出平臺安排節目時段提供依據。而后,網絡節目承襲了電視節目的傳統模式,并結合互聯網的特點令節目監管模式在新時代獲得發展。
此外,隨著信息時代的到來,分級制度還帶來了更多的好處:商業電視臺可以掌握觀眾的觀看時段并據此做出有針對性的安排,既利于滿足觀看需求,獲得更高收視率,又利于廣告投放,獲得更高利潤。①對于具備多重產業價值的電視及網絡節目分級監管制度,本文在此簡單梳理世界各國的制度要點和主要做法,并對我國的情況評說一二。
國外電視節目分級制度:普遍采用,標準各異
感謝強大的維基百科,讓我們得以輕松匯集21個國家和地區分級制度的核心標準(見下圖)。 不難看出,按照毛主席三個世界劃分理論,無論分屬哪個世界的國家均存在采用分級制度的實例,這充分說明分級制度的適用在世界范圍內具有一定的普遍性。同時,由于文化傳統及地域特點的差異,導致各國、各地區的分級監管制度在年齡段劃分、分級方法和規范表述等多方面呈現出明顯的差異。下面我們通過觀察代表性國家的做法,更為直觀的了解一下分級制度的發展現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