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也觀察到我的片子里其實單個牛的鏡頭并不是太多,都是跟人要建立聯系的。所以說大家都懂,如果你單抓牛的狀態,相對來說更簡單一些,因為它不用跟人配合,跟人配合的戲的量挺大的,特別是馬子善老人。因為他腿疼,總跟牛在一起走來走去,有的時候可能趕上牛的狀態好的時候他腿疼了,就不想拍了。我們還得等他腿好了,這樣來說,困難還挺大的。還有??倳?,它一跑的話,我們的道具人員就滿村子去追它,有時候一找兩個來小時才能回來。
網易娛樂:原著小說里,“牛頭”被割下的畫面在電影里沒有展示,您是不是不想用一些血腥的鏡頭去表現?
王學博:因為原著小說是一個文學化的表現,最后寫到一張顏面如生的死者的臉。但是這種描寫用影像去表現的話,比如老人跟牛頭的對視,可能會有點矯情和做作。即使這個牛再重要,對他來說再不舍,畢竟也是他們生活的一部分,因為這個老人他一生宰了那么多牛。作為文學,我覺得非常好的,有很深遠的意味。但作為影像的話,那么直觀地去看一個牛頭,我可能會覺得這樣并不能表現出小說里面文字的力量,反而用影像比較輕盈的把這些帶過去,產生一種五味雜陳的感覺,我覺得可能對于觀眾來說更重要吧。
對于血腥,我之前也是有過思考的,就是說宰牛的場面是否要用一個血腥的方式。但后來我覺得,既然做一部很古典、很清淡的影片,這樣可能會破壞影片的意境,所以就放棄了。
網易娛樂:這部電影是爾冬升、張猛、萬瑪才旦三位老師聯合監制的,他們三位是如何參與影片的制作,尤其是萬瑪才旦老師,他對這部電影的創作有什么影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