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漳平新橋中學優秀學生代表曾璐姚領到愛心人士捐助的獎學金后,激動地說:“感謝這么多叔叔阿姨對我們的關心,我今后一定好好學習,不辜負他們的期望,長大后做一個對社會有用的人。”據了解,新橋鎮原名和睦里,是一座歷史古鎮、書香小鎮,有著“現代民間繪畫之鄉”的美譽。長期以來,該鎮對教育事業高度重視,今年動員社會各界,多方籌措獎教獎學金,在教師節期間舉辦了獎教獎學表彰大會。
新橋鎮西埔村黨支部書記盧衍建說:“今年村里舞龍的燈龍,我們組織村民動手制作,不僅可以增強全村村民的凝聚力,同時節約了共30多萬元的費用,我們將其中的部分資金投入到教育事業中。”盧衍建口中的“舞龍”,說的是該鎮歷史悠久的板凳花燈龍,在民俗傳統項目中獨樹一幟,曾上過央視新聞聯播。板凳龍全長300余米,需1000多人參加,西埔村和云墩村兩條板凳龍,每次舞龍共花費200多萬元,既耗時又耗力。
今年初以來,漳平市紀委針對群眾反映較大的這一熱點問題,牽頭組織文明辦、新橋鎮黨委等部門和單位在當地開展了“倡導移風易俗、樹立清風正氣”活動,破除鋪張浪費的陳規陋習,并取得了明顯成效。漳平市委常委、市紀委書記羅劍說:“我們就是要通過倡導移風易俗,讓民俗活動返璞歸真,回歸傳統,趨于理性,在農村這塊土地上喚回清風正氣。”
漳平市開展的“倡導移風易俗、樹立清風正氣”活動得到了當地黨員群眾的擁護,很多黨員帶頭承諾,老百姓也紛紛站出來支持這項活動。西埔村和云墩村將“兩龍共舞”改為兩個村輪流舉辦舞龍活動。 據了解,西埔村將舞龍活動節約下來的費用,用于獎教獎學金發放、鎮道路硬化等民生事業,贏得了群眾的支持和贊譽。對于這種變化,新橋鎮黨委、政府表示:“現在兩個村輪流舉辦活動,既保證節日的熱鬧,又讓‘板凳龍’這一傳統民俗活動永久傳承下去,還可以節約費用,可以說是一舉多得。”
移風易俗使得一陣陣清風正氣在“畫鄉”蕩漾開來。當地的畫家們每天感受著身邊的變化,用畫筆記錄下了自己的親身感受,化作一幅幅生動的農民畫。在2017年中國(鹽城)首屆廉政農民畫展評中,漳平市選送的農民畫作品喜獲佳績,各有1件作品獲得金獎和銀獎,2件作品獲得優秀獎。(記者 邱妤 通訊員 漳紀軒 陳曉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