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效果真是太明顯了!村里的綜合樓,除了一層為村委會兼黨群服務中心,滿足日常辦公外,其余幾層都可以對外招租。去年開始,我們通過‘鄉村共享超市’這個信息平臺,把樓層詳細信息整理上傳,經過線上招商,吸引了一些企業和個人前來投資,不僅增加村集體經濟年收入64萬元,還帶動10余名村民就業。”8日,龍巖市新羅區小池鎮培斜村黨支部書記華錦先興奮地告訴記者。
據了解,華錦先在采訪中提到的“鄉村共享超市”,是新羅區鄉村振興集體產業經濟發展綜合服務平臺中最重要的一個應用場景,主要用于信息互通、產業資產等資源交易。
2024年9月,新羅區正式上線全省首個鄉村振興集體產業經濟發展綜合服務平臺,是專門針對農村集體經濟項目少、發展模式單一、資源利用不充分、投入產出效益低等問題而設計開發的數字化應用資源平臺。
“平臺整合了新羅區農文旅產業及鄉村產業配套公共數據資源,線上線下多渠道采集數據歸檔入庫,建起鄉村農文旅數據要素庫,精準服務對接市場供需。”項目負責人羅盛光介紹,通過大數據管理應用技術和網格化落地,形成鄉村產業發展基礎信息網,實現農村一二三產業數據要素的融合,促進城鄉信息互通,推進城鄉融合。
數據要素有效激活了鄉村資源。受益的不僅僅是小池鎮培斜村,新羅區江山鎮銅砵村鄉村振興特派員鄭萬明介紹,江山鎮通過平臺發布各類鄉村資產,成功對接了三四批意向租賃方。與此同時,農民經引導入駐線上超市,農產品線上管理更加專業便捷,農民增收也多了新渠道。“大數據平臺就是方便。它不僅幫助我們解決鄉村資源信息共享難、上線難、運營服務跟不上的問題,還積極盤活農村閑置資源,像土地、房屋等,極大地拓寬信息發布渠道和對接渠道。”
據了解,江山鎮目前有30余戶農戶、涉農企業以及合作社在平臺發布租賃或合作信息,餐飲、民宿等20余家文旅企業也分別對各自產品進行了升級。這不僅豐富了農村的經濟形態,更為鄉村振興可持續發展打下了堅實基礎。
在新羅區大池鎮,記者看到,該平臺利用物聯網技術,為太福農業發展有限公司的農場安裝了各種傳感器,實時采集土壤、氣象及作物生長等數據。“有了這些數據,就能幫我們提前預警病蟲害,可以早早做好應對措施,減少損失。平臺還整合了農業專家資源,給我們提供問診咨詢服務。”公司負責人李新福說。
此外,太福農場的農產品也在平臺“上線”,從以前零散的客戶群體,到現在通過平臺銷售培養了500多個忠實粉絲,銷量比以往有大幅提高,粉絲數量還在不斷上升。
羅盛光告訴記者,平臺以促進區域城鄉融合發展、帶動集體增收為目標,創新構建了一個由政府背書、村委參與、多方協作、平臺支撐、低成本共建共贏的運營模式,實現了區(縣)鄉村資源的整體管理運營。
目前,平臺針對鄉村資源建立了兩種分配機制,一種是集體管理服務分配,村集體統一開通線上云超市、統一管理服務鄉村經營主體線上店,從管理和服務中參與分配;另一種是集體代管服務分配,村集體引導微、散的產業和資產資源委托給村集體代管,村集體從資源交易中獲取交易差價。通過平臺的運營,既解決了老百姓手上小、散、單一的產品上線難,運營管理經驗缺乏等限制農村產業發展的問題,同時為村集體增收找到了新的路徑。
據了解,該平臺現已覆蓋新羅區13個鎮66個村,整合12000余條公共數據,開設線上商鋪150余家,上架1000余款產品,資產100余宗,形成鄉村資源要素“云庫一張圖”。通過統一管理線上云超市、代管產業和資產資源交易服務等模式,村集體從銷售管理服務中獲取4%分成,預計可實現單村集體經濟增收超20萬元/年,農戶運營成本降低2萬元/年、收益提升3萬元/年。(記者 徐士媛 羅小春 通訊員 溫連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