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年初七,現年84歲的程天養生在一大群子孫的陪伴下,從長汀來潮州意溪九郎山認親。程爺爺11歲離家,73載的思念在這一刻圓夢。親人歡聚一堂,笑容掛在臉上,溫暖溢滿心間。圓夢的幸福自此繼續延續著,待清明節來時,程爺爺還將攜子女再次回到潮州家鄉掃墓。”昨日,談起從去年5月開始開展的“夢歸潮汕”的志愿活動,帶隊協助了這場圓滿的回歸,“夢歸潮汕”尋親團長汀分隊志愿者黃曉軍還沉浸在幸福中,他自豪地對記者說:“這已是我們尋親團幫助圓夢的第32位老人了。”
八旬老人重回故里淚滿襟
現年81歲的長汀老人吳妹子,雖然如今已是膝下兒孫滿堂,但也歷經了漫長而又艱難的尋親歷程。71年前,吳妹子被賣到長汀,至此與母親、姐姐、弟弟失散。
事情的轉折發生在三個多月前,志愿者黃曉軍、周達玉等將收集到的吳奶奶的尋親求助信息發至“夢歸潮汕”尋親團微信群,憑借著視頻中老人說的家鄉地名“清河”,父親名字“木信”,潮州隊志愿者施培龍、王建喜等立即進行求證。
好消息傳來,吳奶奶口中描述的家鄉正是今天的潮州市磷溪鎮仙河村。盡管家鄉特征和親人情況基本吻合,但由于年代久遠,關于家庭成員情況、家鄉的親人并不是很了解。因此,存在一定的疑點,但吳奶奶認定這就是她的故鄉,整天念叨著要回家。而廣東潮州親人這邊也有疑惑,但是得知吳妹子老人要過來尋親,他們表示:“不管是與否,既然來了,我們都熱情歡迎。”
今年1月6日,吳奶奶和親人們的幸福在這一天定格。當日上午10點,廣東省潮州市磷溪鎮仙河村像過年一樣熱鬧,村里在這舉辦了一個隆重的儀式,歡迎這位來自福建長汀的老人。吳奶奶一行抵達磷溪鎮仙河村后,所有的疑點不解自釋,一方面是外貌特征跟潮州這邊的親人十分相似,另一方面是親人見面時那種無法言說的熟悉和親切感。
在志愿者黃曉軍及其家人的陪同下,吳妹子來到堂妹家中,兩位老人還沒來得及開口就緊緊相擁在一起,姐妹情深化成一行清淚,欲語淚先流。這眼淚流淌了她們多年的思念和艱辛,而幸福也在這一刻定格。
家鄉的水最甜,家鄉的飯最香,家鄉的情最深,家鄉的人最親。這樣的幸福,在32位老人身上慢慢延續——
2017年6月10日,長汀的董奶奶回到潮州的老家,失散75年的同胞姐妹終得再相聚;時隔70多年后,2017年12月27日,家住長汀縣河田鎮余地村的馬樂干老人,在普寧市下架山鎮湯坑村找到了親人……
互聯網尋親模式日漸成熟
上世紀四十年代,廣東潮汕一帶很多兒童因戰亂或逃荒被拐賣到福建長汀。因交通不便、信息閉塞,加上沒有詳細地址等原因,幾百公里的距離猶如遠隔重洋,這一生就再也沒有找到回家的路。
近來,閩粵贛三地掀起一股“尋親熱”,頻繁傳出“認親”喜訊,與此同時,一個民間公益團隊——“夢歸潮汕”志愿組織也逐漸走入公眾的視線。
記者了解到,“夢歸潮汕”志愿組織自2017年5月成立,發展至今團隊成員達500多人,先后成立汕頭、澄海、潮陽、普寧、揭陽及江西龍南、福建長汀、武平、上杭等多支隊伍,形成粵、贛、閩三地攜手合作的互助氛圍,截至目前該組織已有200多個尋親成功案例。
這是一個跟時間賽跑的公益事業。七十多年過去了,曾經見證過、親歷過這段歷史的人們大都已經作古,在世者也已到了耄耋之年。雖然“夢歸潮汕”尋親團行動的成功率越來越高,但正如黃曉軍隊長所說:“尋親人無法提供有效信息,很多老人從小離家,對家鄉記憶有限,且隨著年歲漸長,記憶幾乎損耗殆盡。”
多重因素致尋親夢難圓
隨著年歲的增長,許多老人只依稀記得家鄉有個祠堂,有棵樹,有個池子,加上數十年間建筑物遷移、人員變動等因素,都為志愿者的尋訪增加了相當的難度。尋親志愿者只能在似曾相識的口音和點滴的模糊記憶中,分析、研判,全力四處尋找。
此外,有限的經費也使得志愿團隊在開展尋訪工作時有所掣肘,黃曉軍告訴記者:“我們這個團隊在尋訪過程中所需費用基本由志愿者們合力籌措,經費很難保障尋訪活動,且大家都有本職工作,時間上也不允許,故沒辦法頻繁組織尋親活動。”
志愿者們憑著一顆愛心、一腔熱情,到長汀各鄉鎮走家串戶,采集信息,通過無數次的尋訪、排查,獲得關鍵信息,及時與“夢歸潮汕”尋親團志愿者們交換信息,幫助許多人實現了歸鄉夢。
讓更多的潮汕老人在有生之年盡快找到失散親人,已成了長汀縣義工協會尋親隊志愿者的使命。
2018年,志愿者們依然在路上,繼續幫助老人們尋親,盡管這條路上還有大量“陳年舊案”積留,仍有許多尋親者難圓歸鄉夢,這條路還很遠、很艱難,但幫助這群特殊經歷的老人有生之年圓回家的夢,是志愿者們的道義和擔當,他們與時間賽跑,不放棄每一絲希望,這份倒計時的公益任重道遠?。ㄓ浾呤纪ㄓ崋T朱芳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