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報記者 張杰 北京報道
自從2014年被阿里巴巴收購后,阿里影業似乎陷入了持續虧損的魔咒。
7月22日晚間,阿里巴巴影業集團(下稱阿里影業)發布業績預警公告,稱2016年上半年公司預計虧損幅度較上年同期擴大近300%。數據顯示,這已是阿里影業6個季度持續虧損。阿里影業為何陷入持續燒錢虧損的境地?
虧幅再擴大
掙扎中的阿里影業雖然在2015年布局上進行了多元化延伸,但仍無法擺脫持續虧損的現狀。
7月22日,阿里影業公告稱,2016年上半年虧損同比增加,預計在報告期內凈虧損4億元至4.5億元,虧損幅度較上年同期擴大近300%。
記者查閱相關財報發現,阿里巴巴收購文化中國整合影視板塊以來,已經不止一次陷入虧損狀況。此次虧損的主要原因是“淘票票”的市場推廣支出,也就是巨額資金用于“票補”。
阿里影業在公告中表示,淘票票的市場推廣支持主要用于吸引電影觀眾使用其線上購票平臺。資料顯示,“淘票票”是由此前的“淘寶電影”更名,本為阿里巴巴集團的資產,去年11月份,淘寶電影與娛樂寶兩項業務同時被阿里巴巴集團注入阿里影業。今年5月份,淘寶電影出讓12.4%股權,獲得17億元A輪融資,融資后整體估值達到137億元。為此5月16日,淘寶電影正式更名為淘票票。
“淘票票之所以出現虧損,其主要原因是阿里影業想通過票補的方式,贏得更多的消費者在其平臺上購買,爭搶市場份額。”有業內人士對記者分析說。
據今年5月份阿里影業披露的多項運營數據顯示,2015年1月份淘票票單日最高出票量為30000張,2016年的單日出票量最高已經達到300萬張,一年多時間里增長了百倍。截至2016年5月份,淘票票已經覆蓋國內5000多家影院,市場占比已經超過20%。
不過,據記者了解,在阿里影業沒有將淘寶電影更名為淘票票之前,各大售票平臺已經經過多輪的競爭,其市場已經通過補貼整合完畢。目前貓眼電影、微票兒等軟件占據主要市場份額。
“在這種背景下,淘票票要想從已經整合后的格局上再切下來一塊大蛋糕,不得不靠高補貼方式取得市場份額,要不然面臨的必將是被洗牌的命運。”另有業內人士對記者直言。
不過,值得慶幸的是,阿里影業雖然這次出現大的預虧,但有相關數據表明,在阿里影業的售票平臺淘票票大肆“燒錢”后,其上半年的市場排名已經升至行業第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