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歸醫療服務
在移動醫療同質化越來越高、市場趨于飽和、資本熱情下降的情況下,2015年底至2016年,多家移動醫療公司宣告死亡、提前退場,流量變現這一核心問題始終沒有很好解決。
李天天將自己從2014年開始摸索至今的“To C戰略”稱之為“ICE”,“就是信息(Information)、交流(Communication)和互動(Engagement),這是患者查、問、看的需求。”
針對這三種需求,丁香園提供的服務為丁香醫生、來問醫生和丁香診所。
丁香園通過大量的微信公眾號及APP,從專業知識到醫療科普集聚用戶。李天天說:“截至目前,在丁香醫生等核心APP、微信公眾號上總共拓客人群為2000多萬,希望未來兩到三年能夠覆蓋到1億用戶。”
2016年7月,丁香園推出付費問答產品“來問醫生”,丁香園CEO張進在“來問醫生”項目啟動時曾表示,“在虛假醫療廣告和導醫信息泛濫的當下,用戶甄別信息的成本過高,用丁香醫生平臺完成高質量的醫療健康信息積累,然后用個性化問答來連接好醫生和患者,為醫生提供服務變現和個人品牌建設的渠道,為患者用戶提供靠譜的咨詢服務。”
在李天天看來,丁香醫生是最大限度地去獲客,但來問醫生就是縮小用戶的過程。
“來問醫生”被丁香園定位為C端信息和互動的連接器,“這是我們非常重要、戰略級的產品,不是拍腦袋試水,因為能拿出來講的都是值得的,沒講的可能就死掉了。”李天天告訴記者。
從來問醫生到丁香診所,外界將此舉動看作丁香園將其2000萬用戶變現過程,但李天天對21世紀經濟報道表示:“談變現還太早。對于來問醫生,現在有運營數據的要求,比如用戶基數、接入和活躍度、內容質量測評,但沒有財務上的要求。”
一名IMS移動醫療分析師對21世紀經濟報道表示,“丁香診所只是丁香園在管理手上的資源,很難說是把用戶變現。而醫生是丁香園最有利的資源,對于丁香園的體量和規模來說,這種做法是比較可執行也是適合的。”
上述分析師認為,移動醫療經過前兩年的爆發,“在改善就醫流程方面,可能大家都覺得差不多走到頭了。掛號網不再專做掛號,丁香園搞起了診所。除了死了的,活著的都是在往醫療服務上轉型。”
他同時表示,“今后,移動醫療的趨勢有兩個方面,一是高科技應用,有些顛覆性的概念很有想象空間;二是要落地、回歸醫療服務本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