國家核查升級
有數據顯示,2015年國家和地方針對新能源車的補貼達300多億元,但由于缺乏完善的監管措施,使得部分新能源汽車廠家利用國家補貼政策漏洞,儼然形成了一個騙補的巨大黑洞。為此,財政部、科技部、工信部和發改委四部委辦公廳自今年1月聯合表示將對新能源汽車推廣應用實施情況及財政資金使用管理情況進行專項核查。此后兩個月,核查變為由國務院親自牽頭,令新能源騙補調查悄然升級。
財政部日前發表聲明,表示對新能源汽車推廣騙補核查的第一部分工作,即現場核查已經完成,目前仍處于對核查結果的會審階段,并稱對于核查和處理情況將按信息公開有關規定及時公開。“調查結果一再延遲公布,可見現在看新能源騙補的問題遠比我們想象的更嚴重。”有業內人士分析稱。
中車電動汽車股份有限公司董事長申宇翔在接受記者采訪時表示:有一些實力不是很強的企業,利用某些政策能夠占據某塊區域的市場,到外地去,可能根本沒有人買他的車,因為這些企業可能就是個‘僵尸企業’,突然由于新能源汽車補貼政策復活了,純粹是一個機會主義者。”
數據顯示,過去的補貼政策中,單車平均補貼高達12萬元,一輛大巴的補貼甚至高達上百萬元。 “現在有一些城市已經補貼不起了,政策應該加速退坡。”中國工程院院士楊裕生強調。據預測,新能源汽車如果要實現2020年500萬輛的目標,“十三五”期間中央政府補貼約為3900億元。如果補貼按照每年退坡25%測算,“十三五”期間中央政府的補貼仍需1770億元。
臨近退坡邊界
不過,值得關注的是,在騙補調查進行的同時,相關部門有意識的政策調整也已經展開。除名單制度、提高入門門檻外,在補貼方式上也在逐步探討新的模式。
據悉,上海的新能源補貼按量退坡機制即將啟動。近日,有消息稱,由于比亞迪旗下混合動力車秦和唐在滬累計銷量已接近4萬輛的退坡邊界,比亞迪或將成為啟動補貼退坡機制的首個品牌。按照《上海市鼓勵購買和使用新能源汽車暫行辦法(2016年修訂)》,新能源乘用車累計銷量達4萬輛,將只能享受上海市地方補貼的一半,屆時,比亞迪秦和唐當前所享受的1萬元地方補貼將面臨腰斬。
對此,王傳福在不久前舉辦的達沃斯論壇上表示:“比亞迪已做好這個預期,比如秦和唐,政府補貼大約占20%至30%。去年,比亞迪電動車銷量為6.2萬輛,到2020年將達到100萬輛,比亞迪有信心通過規模以及技術手段把成本降低30%,即使補貼減少20%,也不會對我們產生太大影響。”
除了比亞迪,上汽榮威系列新能源汽車累計銷量也已超2萬輛,按照其目前的銷量與增速計算,到明年6月底,上汽也將達到4萬輛退坡邊界。上汽乘用車方面表示,補貼逐步退坡后,新能源車價格戰或將提前到來,雖然上汽對新能源汽車投入巨大,目前可以說是虧本在賣車,但上汽將盡可能減少消費者的購車成本。據了解,今年一季度,上海新能源車面臨補貼空窗期,上汽已經開始自掏腰包進行補貼,如榮威e550剛上市時的價格為24.88萬元,2016款上市后降低至23.98萬元。
“財政的激勵政策難以很好地體現對產品技術水平提升的導向和對降成本的激勵。在把規模先搞上去的時候,往往會出現企業追逐補貼、魚龍混雜、泥沙俱下的情況。”中國電動汽車百人會理事長陳清泰表示。正所謂“清者自清,濁者自濁”,隨著新政的及時到來,相信這一景象將逐漸明朗。
文章糾錯
微信公眾號搜索"驅動之家"加關注,每日最新的手機、電腦、汽車、智能硬件信息可以讓你一手全掌握。推薦關注!【微信掃描下圖可直接關注】
閱讀更多:漏洞補貼新能源汽車
好文共享:
收藏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