百度某個總監在 2016 國際體驗設計大會上發表演講后引發廣泛討論。幾乎是一面倒的負面評論。不過,也有人留言說:人家那么大公司,招人肯定很嚴格,沒有兩下子能進去嗎? 還有的說:可能只是演講不行,沒準兒人家管理能力強。這樣的留言都可以理解,在一些人心里,因為這么一個事情否定一個人,不公平啊,大公司里都是人才,不可能有濫竽充數的。
我曾在大互聯網公司工作過,對現有的一些大型互聯網公司也有一定了解,今天簡單說一下這些公司用人方面的一些事實和真相,通俗一點說,潛規則。不特別說明的話,以下所說的大公司,都是指大型互聯網公司。
一、大公司很公平,也有裙帶
中國新近崛起的大公司里,相對而言,公平性要好很多。一個人有能力,在這個機構里,確實有很大的機會施展手腳,有機會創造更大的價值。但,這些大公司里同樣存在國企和外企那樣的裙帶關系。有的公司會制定一些規章制度有針對性的進行約束,比如夫妻不能在同一個部門,但是,中國社會強調人際關系,親戚朋友之間的關系,大公司根本避免不了。裙帶關系意味著尋租,你要有尋租的空間人家才會來尋。大公司要比中小公司有更大尋租空間,薪水福利都不錯,于是,就避免不了這種事情。
大公司可能比一些外企好一點,外企其實是泛濫成災,這幾年外企普遍不行了,但這些人出來之后去哪里呢?新起來的大公司是最好的去處。公司用人招聘即使有嚴格的規章制度,但面試畢竟都還是人的主觀意見,這就有操作空間。
如果你在一個大公司里,覺得公司某個人能力不配其崗位,專業水平不足,但聰明一點的你呢,做好自己的事情就行了,別去挑人的毛病,沒準兒那是某個總的親戚朋友。
二、大公司的人普遍高估自己
今天看到一句話說得很好,「平臺是能力的放大器」(劉爽語)。但大公司的人往往會低估平臺的價值,而高估自己的能力。有句刻薄的話說「離開了大公司,你什么都不是」,大公司里,機制完善,個人作為其中的一個環節,很容易看到一個特別大的結果,但如果天真的以為得到這個結果是因為自己的能力,那就有些過于自大了。
公司和個人,是相互成就的。不少人從大公司出來,帶著各種光環,但那光環其實用不了多久就會褪掉。那些喜歡追逐光環的投資人也往往會走眼。也正因如此,不少人一輩子都不想離開大公司,或是試圖進入規模更大上升勢頭更猛的公司。
三、大公司里人才濟濟,明珠暗投者眾
一個大公司,即使各種產品爛成了渣,也依然有很好的產品經理;即使產品各種設計再不好,也還是有設計天才;網站再不穩定,也還是有架構牛人。但是,這就需要管理者去發現他們,給他們空間,激發他們的潛力,大家耳熟能詳的例子是喬布斯發現設計天才喬納森 · 伊夫,而當時喬納森 · 伊夫已經要離開蘋果公司了。
讓一些能力不行的人在內部上位,就會讓真正有能力的人內心受到傷害,他們最后忍不了就會離開,正如「死海效應」所說的那樣?;蛟S他們到了其他地方也沒有機會再發出光芒,但不可否認,他們還是牛人。千里馬常有,而伯樂不常有。伯樂,就是優秀的管理者。除此之外,要有好的機制保證千里馬能跑出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