八、試題示例
【例1】食品安全與人體健康密切相關,下列做法對人體健康無害的是( )。
A.做饅頭時加入適量的純堿
B.發霉的大米淘凈煮熟后繼續食用
C.烹調時用亞硝酸鈉代替食鹽作調味品
D.過量食用蛋白質、糖類、油脂含量很高的洋快餐
[答案] A
[說明]本題考查化學物質與人體健康的關系,認識掌握化學知識能幫助人們提高自我保護意識。
純堿能與面粉發酵時產生的酸反應產生CO2,使饅頭既松軟又減少酸度;霉變大米產生的毒素(如黃曲霉素)經淘洗、煮熟仍無法消除;亞硝酸鹽對人體有害,不能替代食鹽作調味品;過量食用蛋白質、糖類、油脂不利于人體健康。
本題的考點均為最基礎的化學知識,屬于容易題。
【例2】下圖是某密閉容器中,物質變化過程的微觀示意圖,圖示中“●”代表碳原子,“○”代表氧原子。下列說法正確的是( )。
A.過程Ⅰ中發生了化合反應
B.過程Ⅱ中發生了化學變化
C.該密閉容器中所有物質均為氧化物
D.參加反應的CO與O2的分子個數比為1︰1
[答案] A
[說明] 本題考查學生對化學反應實質的理解,檢測通過對簡單化學模型的觀察,準確提取有效信息,并與已有知識整合的能力。
觀察微觀示意圖可知,反應物是一氧化碳和氧氣,生成物是二氧化碳,因此反應的化學方程式為:2CO+O2條件1===== 2CO2,是化合反應,參加反應的CO與O2分子個數比為2︰1;過程Ⅱ只是分子的間隔和排列方式發生了改變,沒有新物質生成,屬于物理變化;一氧化碳和二氧化碳屬于氧化物,氧氣屬于單質;A選項正確。
解答本題需具備一定的獲取信息的能力,并用微粒觀和化學反應的實質分析、解決問題。屬于中等難度題。
【例3】根據質量守恒定律,電解氯化鈉的水溶液,不可能得到的生成物是( )。
A.KNO3 B.H2 C.Cl2 D.NaOH
[答案] A
[說明]本題以電解氯化鈉水溶液為載體,考查學生運用元素觀和質量守恒定律對物質的變化進行分析、判斷的能力。
根據質量守恒定律,化學反應前后組成物質的元素不會發生變化。電解氯化鈉水溶液的生成物中不可能含有鉀元素和氮元素。
本題綜合考查學生對質量守恒定律及元素觀的理解,解題時需有一定的分析、解決問題的能力,屬于中等難度題。
【例4】下圖是化學實驗室里的常見裝置和儀器,回答下列問題:
(1)寫出實驗室制取氧氣的一種方法的化學反應方程式: ,這種方法的氧氣制備裝置是 (填序號)。
(2)用排水法收集氧氣時,所需最合適的導管是 (填序號),收集氧氣前,將集氣瓶內的空氣排盡的操作是 。
[答案](1)2H2O22H2 O+ O2↑;B (或其它合理答案)
(2)C;將集氣瓶裝滿水
[說明] 本題較全面的考查氧氣的實驗室制取方法,側重檢測學生的化學實驗基本技能。
初中化學學習兩種實驗室制取氧氣的方法,考生可任選一種答題,體現適度的開放性。學生如果親自動手做過排水法收集氧氣的實驗,則對所需最合適的導管和將集氣瓶內的空氣排盡的操作有深刻的印象。
本題考點均是初中化學實驗重要的基礎內容,屬于容易題。
【例5】 下圖是《化學園地》中一張表示物質間反應關系的卡片圖(“—”表示相連的兩種物質能夠在溶液體系中發生化學反應),其中A、B、C 三處的卡片尚未粘貼。
請你思考一種粘貼方案,并回答下列問題:
(1)X處貼上的卡片可以是 (填卡片中的化學式)。
(2)Y處卡片中的物質是一種 (填“酸”、“堿”或“鹽”)。
(3)Z處卡片中的物質與Fe 反應的化學方程式為 ,該反應的基本類型是 反應。
(4)X、Y、Z處確定后,下列物質可用來替換“Fe”位置的是 (填序號)。
①NaOH ②Zn ③Ag ④Fe2O3
[答案](1)CuSO4(或H2SO4)(2)堿(3)Fe+H2SO4FeSO4+H2↑
(或Fe+CuSO4FeSO4+Cu) 置換(4)①、②
[說明]本題依托單質、氧化物、酸、堿、鹽之間的轉化關系,考查元素化合物知識及元素觀、分類觀和轉化觀等化學觀,檢測學生獲取信息的能力和分析、解決簡單化學問題的能力。
卡片上標出的四種物質,由于Fe能與CuSO4和H2SO4在溶液中發生置換反應,但不能與Ca(OH)2溶液反應,而CuSO4和H2SO4均能與Ca(OH)2在溶液中發生復分解反應,所以Y處粘貼的是Ca(OH)2,X處粘貼的是CuSO4,Z處粘貼的是H2SO4,且X、Z兩者可以相互調換。
Zn能與CuSO4或H2SO4在溶液中發生置換反應,而Ag不行;NaOH在溶液中既能與CuSO4也能與H2SO4發生復分解反應,Fe2O3難溶,不能與CuSO4、H2SO4發生反應。
本題綜合考查了有關單質、氧化物、酸、堿、鹽的性質,涉及的知識點較多,有一定靈活性,思維發散性的考查力度較大,屬于中等難度題。
【例6】新聞報道《河北秦皇島:小雨引“燃”一車電石》很好地說明水可“引火”。該報道稱:5月9日傍晚,一輛儲運電石的汽車因未做好防水工作,行駛過程中天降小雨,引發車廂著火……已知:電石(CaC2)不可燃,與水接觸劇烈反應產生乙炔(C2H2)。
(1)電石與水反應屬于 反應(填“吸熱”或“放熱”)。
(2)電石和水反應的化學方程式為CaC2+2H2O=X+C2H2↑,其中,X的化學式為 。
(3)根據上述信息,請從物質組成和化學性質角度,說說你對乙炔氣體的認識(各一條)。
答:組成 ;性質 。
(4)根據上述信息,你認為應該如何保存電石?答: 。
[答案] (1)放熱 (2)Ca(OH)2 (3)乙炔由碳、氫元素組成(或其它合理答案);乙炔具有可燃性 (4)密封防水(或其它合理答案)
[說明]本題以新聞報道《河北秦皇島:小雨引“燃”一車電石》為試題情景,通過對電石性質探究,考查化學反應中物質能量的變化、質量守恒定律、物質組成、物質性質和應用等知識,檢測學生獲取信息的能力和分析、解決簡單化學問題的能力。
根據質量守恒定律可推斷電石與水的反應產物之一X為Ca(OH)2。電石不可燃,但是小雨卻引發電石著火,因此可推測該反應的另一產物乙炔具有可燃性,且電石與水的反應屬于放熱反應,放出的熱量使乙炔達到著火點發生燃燒。針對電石的這一性質,保存時應采取“密封防水”等措施。
本題需要學生綜合較多的知識解決相關問題,要求具有較高的學習能力,屬于較難題。
【例7】如圖是市場充氣包裝的食品,它使用的是什么氣體呢?某興趣小組對此進行了研究。
(1)經訪問有關人員,了解到這樣包裝的目的是為了防止食品擠壓變形或食品腐敗,且從經濟性、環保等因素考慮,工廠使用的包裝氣體是空氣或空氣的成分之一。請你以此調查結果為依據,對包裝氣體的成分提出三種猜想,并說明你猜想的依據:
猜想一 | 猜想二 | 猜想三 | |
我猜想的氣體是 | |||
我猜想的依據是 |
(2)請設計實驗,檢驗上述三種猜想之一的正確性。填寫下列實驗報告:
實驗方法及操作 | 可能觀察到的現象及結論 |
(3)從獲得氣體的難易和經濟性考慮,若只是為了防止食品擠壓變形,最好使用的氣體是 。
[答案](1)答案舉例:
猜想一 | 猜想二 | 猜想三 | |
我猜想的氣體是 | 空氣 | 二氧化碳(CO2) | 氮氣(N2) |
我猜想的依據是 | 防止擠壓變形 | 防擠壓變形或食品腐敗 | 防擠壓變形或食品腐敗 |
(2)答案舉例:
實驗方法及操作 | 可能觀察到的現象及結論 |
用針筒將包裝袋內氣體取出,將其壓入澄清石灰水中 | 若澄清石灰水變渾濁,則包裝袋內氣體是二氧化碳 |
或
實驗方法及操作 | 可能觀察到的現象及結論 |
若澄清石灰水不變渾濁,再將包裝袋內的氣體用針筒抽出,用排水法收集于集氣瓶中,將燃著的木條伸入集氣瓶內,觀察燃燒情況 | 若木條正常燃燒,則包裝袋內氣體是空氣;若木條熄滅,則包裝袋內氣體是氮氣 |
(3)空氣
[說明]此題取材于學生的身邊事物,通過對保存食品所填充氣體的探究,將化學基礎知識、基本技能和科學素養的考查置于探究問題的情境之中,體現了化學問題來源于生活的要求。檢測學生的分析和解決簡單化學問題的能力及化學實驗探究的初步能力。
該氣體可能是空氣、氧氣、氮氣、二氧化碳或稀有氣體中的一種,空氣或氧氣不能防腐,只能防止食品被擠壓變形;二氧化碳、氮氣或稀有氣體不僅防止食品被擠壓變形且防腐。根據二氧化碳、氮氣等氣體的性質可設計出檢驗該氣體的實驗方案,填寫相應的實驗報告。結合題給信息,從獲取難易和經濟的角度對保存食品所填充氣體做出最合理的的選擇。
本題綜合性強,需要考生具有一定的探究能力和知識應用能力,屬于較難題。
【例8】根據下圖所示的信息計算:
(1)加入的稀硫酸質量為 g。
(2)所用稀硫酸溶質的質量分數。
(化學方程式:2KOH + H2SO4 K2SO4 + 2H2O)
[答案](1)24.5
(2)解:設所用稀硫酸溶質的質量為x
H2SO4 +2KOH K2SO4 + 2H2O
98 112
x 56 g×10%
=
x = 4.9 g
所用稀硫酸溶質的質量分數 = × 100% = 20%
答:所用稀硫酸溶質的質量分數為20%。
[說明]本題利用圖示的方式設題,考查中和反應、質量守恒定律和化學計算基本技能。同時,檢測學生的獲取信息能力。
分析圖示信息,根據質量守恒定律,可知所加稀硫酸的質量為24.5g。參與反應的氫氧化鉀的質量為5.6g,根據化學方程式可計算得出硫酸的質量分數為20%。
本題綜合考查初中化學有關計算,屬于中等難度題。
其他學科考試大綱匯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