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6年福建省初中學業考試大綱
一、考試性質
初中思想品德學業考試是義務教育初中階段的終結性省級考試,目的是全面、準確地反映初中畢業生是否達到《全日制義務教育思想品德課程標準(實驗稿)》(2003年5月頒布,以下簡稱《課程標準》)所規定的學業水平??荚嚱Y果既是衡量學生是否達到畢業標準的主要依據,也是高中階段學校招生的重要依據。
二、命題依據
以教育部2003年5月頒布的《課程標準》為指導,以本考試大綱為依據,結合初中思想品德教學實際進行命題。
三、命題原則
1.思想性:堅持正確的思想政治方向,宣傳和貫徹黨與國家的大政方針,加強思想道德教育、民族精神教育和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教育,反映學科的德育功能。
2.基礎性:體現素質教育的要求和義務教育的性質,在全面考查學生基礎知識及基本技能的基礎上,考查學生初步運用所學知識分析、解決實際問題的能力,全面反映知識、能力和情感態度價值觀的教學目標要求。
3.科學性:嚴格按照規定的程序和要求組織命題,做到考試內容科學嚴謹,試題形式有效多樣,邏輯嚴密,表達規范,難易適當,具有較高的信度和效度。
4.人文性:關注人類面臨的共同問題,關注學生的發展,在考試內容選擇、試題形式設計和答題要求確定上,努力體現中華優秀傳統文化和社會主義先進文化,貼近學生的生活實際和發展需要,尊重學生的個性差異。
5.導向性:正確發揮考試的導向功能,堅持以學生為本,強調能力立意,全面考查,注意應用性、時代性、探究性、綜合性和教育性,引導學校加強教學、引導教師改進教學、引導學生學會學習和學會做人。
四、考試范圍
《全日制義務教育思想品德課程標準(實驗稿)》七、八、九年級部分內容,2015年5月至2016年4月國內外重大時事政治。
五、內容目標
(一)目標要求
思想品德學科考試目標包含知識、能力、情感態度價值觀目標,考查以知識為基礎,能力為重點,加強情感態度價值觀的滲透。
1.知識和能力目標
知識和能力目標包括由低到高的八個層次,較高層次的目標要求包含了較低層次的目標要求。具體如下:
(1)記憶:再認或再現教材或時事的相關概念、原理、觀點或事實。
(2)理解:從事實和材料中提取有效信息;解釋概念、原理、觀點和事實的內涵與外延;辨別不同概念、原理、觀點和事實,比較發現其異同;對相關表述或事實進行歸納和概括;用不同的詞句或形式轉換表述概念、觀點或信息;將具體事例與相關知識建立聯系。
(3)應用:正確調用某個概念、原理或觀點,描述和闡釋情境中的現象和事實;判斷事物的真偽、善惡、美丑;說明事物存在的依據;提出問題解決的辦法。
(4)分析:將一個綜合性信息分解成若干要素、部分或層次;把握要素之間、部分之間和層次之間的關系。
(5)綜合:掌握學科內容的交叉、滲透和聯系,調用多個知識綜合闡釋和解決問題;將知識或事實的相關要素或局部進行重組,形成一個新的結構。
(6)論證:運用多個知識或從多個層面,通過分析與綜合,從理論和實踐兩個方面有條理地論述、證明事物存在的依據、價值或發展的條件、過程和結果。
(7)評價:對有關認識問題或行為問題進行客觀、全面、辯證地價值判斷和意義評估,符合邏輯地證明自己判斷的依據,針對問題提出自己的主張和建議。
(8)探究:根據已知的條件推斷結果、根據結果推斷需要的相關條件、根據已有事實推斷事物的發展趨勢和未來狀態;在一定情境中發現和提出新問題,探索解決問題的新方法。
以上目標,應根據課程內容要求和初中學生認知水平與特點加以把握。
2.情感態度價值觀目標
情感態度價值觀目標包括四個層次:
(1)接受與認同:能夠接受和認同思想品德課程及教學過程提出的情感目標要求。
(2)體驗與感悟:能夠通過生活情景和有關信息,體驗良好的情感,感悟知識的作用、生活的意義和人生的道理,形成良好的精神狀態和正確的價值觀念。
(3)判斷與選擇:能夠以正確的價值觀為導向,判斷事物的真偽、善惡、美丑,認識事物的價值;能夠立足正確的立場,用良好思想情感和正確價值標準指導自己的價值選擇,認識和解決問題。
(4)參與與展現:能夠以積極的情感態度價值觀為指導參與社會生活和道德實踐;能夠在生活和學習中,通過行為和語言將積極情感、正確態度和科學價值觀自然展現出來。
以上目標,應根據課程相關要求和初中學生的學習生活經歷、經驗加以把握,并在命題中分層滲透。
(二)內容范圍
1.思想品德課程標準的內容
以《全日制義務教育思想品德課程標準(實驗稿)》為依據,參考本屆考生使用的教材版本確定考試內容??荚噧热莅R、能力、情感態度價值觀三個層次要求,高一層次的要求包含了較低層次的要求。各層次要求主要通過行為動詞來呈現,這些動詞指向學生學習的不同水平,其中能力要求和情感態度價值觀要求內在地包含了知識內容要求。具體內容如下:
知識板塊 |
學習領域 (內容呈現) |
知識要求 |
能力要求 |
情感態度 價值觀要求 |
成 長 中 的 我 |
心理 健康 (認識自我) |
1.認識情緒的多樣性; 2.理解情緒對人的作用。 |
1.學會調控自己的情緒; 2.學會克服青春期的煩惱,調控好自己的心理沖動; 3.客觀分析挫折和逆境,尋找有效的應對方法; 4.客觀地認識評價自己。 |
1.保持樂觀健康的心態; 2.養成勇于克服困難和開拓進取的優良品質; 3.形成比較清晰的自我整體形象。
|
道德 (自尊自強) |
1.認識人的生命的獨特性; 2.懂得自尊和知恥,理解自尊和尊重別人的關系。 |
1.展現自己獨特的魅力; 2.能夠分辨是非善惡,學會在復雜的社會生活中做出正確選擇; 3. 珍愛生命,能夠進行基本的自救、自護。 |
1.體會生命的可貴,珍愛生命; 2.培養自尊、自信、自立、自強精神。 |
|
法律 (學法用法) |
1.知道法律的顯著特征和作用; 2.知道法律對未成年人的特殊保護及其意義; 3.知道什么是家庭保護、學校保護、社會保護、司法保護; 4.了解一般違法與犯罪的區別和聯系。 |
1.掌握自我保護的方法與技能;自覺抵制不良誘惑; 2.自覺運用法律武器,善于同違法犯罪行為作斗爭。 |
1.樹立自我保護意識; 2.勇于同違法犯罪行為作斗爭。 |
|
我 與 他 人 的 關 系 |
心理 健康 (交往 與溝 通) |
理解競爭與合作的關系。 |
1.學會與父母平等溝通,與教師進行有效溝通; 2.學會積極與同學、朋友交往,用恰當的方式與異性交往; 3.掌握基本的交往禮儀與技能; 4.正確對待表揚與批評; 5.正確對待合作與競爭。 |
1.養成文明禮貌的行為習慣; 2.養成團結合作、樂于助人的品質。 |
道德 (交往 的品 德) |
1.理解孝敬父母的原因; 2.知道誠信的基本要求; 3.理解共同生活需要關心、尊重、寬容和相互理解與幫助; 4.理解公民在人格和法律地位上是平等的; 5.了解文化的多樣性和豐富性。 |
1.學會孝敬父母長輩; 2.學會換位思考,能夠與人為善,關心和尊重他人; 3.學會尊重不同國家與民族的文化與習俗。 |
努力做誠實的人。
|
|
法律 (權利 與義 務) |
1.了解我國公民的基本權利和基本義務; 2.知道財產繼承權和智力成果權; 3.理解法律保護消費者的合法權益; 4.了解網絡的利弊。 |
1.學會尊重他人的權利; 2.學會運用法律保護人的生命和健康、人格尊嚴、個人隱私; 3.學會運用法律維護自己受教育的權利,履行受教育的義務; 4.學會運用法律維護經濟權利; 5.學會運用法律維護自己作為消費者的權利; 6.遵守網絡規則,享受健康的網絡交往。 |
樹立正確行使權利,自覺履行義務的意識。 |
|
我 與 集 體 國 家 和 社 會 的 關 系 |
心理 健康 (積極適應社會的發展和進步) |
1.正確認識個人與集體的關系; 2.正確認識好奇心和從眾心理。
|
1.學會自覺維護集體的榮譽和利益; 2.正確對待學習壓力,克服考試焦慮,做好升學和職業選擇的心理準備。 |
1.關心社會,養成親社會的行為習慣; 2.感受個人情感與民族文化和國家命運之間的聯系,提高文化認同感。 |
道德 (承擔 社會 責任) |
1.知道維護社會公平對于社會穩定的重要性; 2.懂得人因不同的社會身份而負有不同的責任; 3.理解承擔責任的代價和不承擔責任的后果。 |
1.參與社會公益活動,服務社會; 2.能辨別正義和非正義的行為; 3.能夠遵守社會規則和程序。 |
1.樹立公平意識; 2.培養正義感; 3.增強責任意識,做一個負責任的公民。 |
|
法律 (法律 與社會 秩序) |
1.知道憲法是國家的根本大法,具有最高的法律效力; 2.理解依法治國的含義、作用及要求。 |
學會依法行使建議權和監督權。 |
1.樹立憲法意識; 2.樹立社會主義法治理念。 |
|
國情 (認識國情愛我中華) |
1.了解我國改革開放以來的成就和取得的經驗; 2.知道我國正處于社會主義初級階段; 3.知道黨在社會主義初級階段的基本路線; 4.了解我國現階段的政治制度和基本經濟制度; 5.理解共同富裕的原則; 6.了解全面建成小康社會的目標; 7.理解實施科教興國戰略的意義和要求; 8.知道我國的人口、資源、環境等狀況,理解我國的可持續發展戰略; 9.知道我國是一個統一的多民族國家; 10.了解“一國兩制”的基本方針,懂得實現祖國完全統一是中華兒女的共同心愿; 11.了解中華民族的傳統美德; 12.知道民族精神的含義和體現; 13.了解先進文化,懂得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 14.理解社會主義精神文明建設的主要內容; 15.懂得人生需要理想,懂得理想的實現必須經過艱苦奮斗。 |
1.針對當地的人口、資源、環境等問題,提出合理化建議; 2.學會自覺維護國家穩定和民族團結; 3.學會合理消費; 4.學會以自己的實際行動繼承和弘揚民族精神; 5.積極參與社會主義和諧社會建設; 6.學會規劃人生,實現理想。
|
1.高舉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偉大旗幟,走中國特色社會主義道路; 2.樹立維護國家統一和促進民族團結的意識; 3.樹立生態文明理念,走可持續發展的道路; 4. 保持艱苦奮斗的作風,立志為報效祖國、奉獻社會努力學習; 5.自覺培育和踐行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 |
2.時事政治的內容
識記和理解重大時事,運用所學知識正確認識和簡要評析重大時事政策。純時事考試內容包括當前黨和政府的重大方針政策和2015年5月至2016年4月的國內外重大時事。
六、考試形式、時間
考試形式采用開卷筆試,考試時考生可攜帶課本和時事材料進入考場供作答時參考??荚嚂r間90分鐘。
七、試題難度
合理安排試題難度結構。試題易、中、難的比例約為8:1:1,考試合格率達80%。
八、試卷結構
試卷滿分:100分。
題型結構:試卷分選擇題與非選擇題兩部分,其中選擇題部分約占48%,非選擇題部分約占52%。
內容結構:“成長中的我”約占15%;“我與他人的關系”約占30%;“我與集體國家和社會的關系”約占35%;“時事”約占2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