閩南網5月28日訊 近年來,全國頻頻出現兒童遭性侵事件,近日,福建政和縣6個月大女嬰遭堂叔性侵害,更是令人發指。如何讓孩子不再遭受這樣的傷害,在陽光下快樂健康地成長?對于受害孩子,父母該如何幫助孩子走出陰影?平時又該如何進行適時的性教育?今天,我們邀請泉州市第三醫院心理咨詢師高強為大家支招。
(網摘圖)
聽話的孩子更易受侵害 鼓勵孩子多說“不”
“從臨床經驗看,受侵害的孩子往往是個性比較聽話、內向的女孩子。而孩子受到侵害后,往往不會主動訴說,而是等到父母、同伴或兄弟姐妹發現后,事件才暴露出來。”高強介紹。
為什么這樣的孩子更容易受侵害?他說,很多聽話的孩子,親子關系都不是很親密,孩子很多時候不愿意跟父母敞開心扉,一些犯罪嫌疑人正是抓住這一弱點而大膽妄為。而這,往往多見于有問題的家庭。比如有些父母經常爭吵,孩子對父母爭吵感到無能為力,或父母長期不在身邊,親子關系疏遠,同時缺乏對孩子足夠的保護等。對此,父母應該注意家庭關系的維護和相處的方式方法,給孩子營造溫暖的家庭氛圍。
另外,和父母的教育方式也有關系。比如,有些父母比較要強,對孩子要求較高,很在意孩子的成績,只愿意聽孩子講好的,孩子一有不好的表現就會批評責備,久而久之,孩子有不好的事情就不愿意跟家長說,“這樣的孩子遭遇性侵害后,往往不愿意說或不敢說”。
高強說,孩子遭到性侵害之后,首先應該感到的是委屈,但是他們更多的是種內疚感、羞愧感,所以選擇隱忍。另外,有些幼小的孩子還沒法理解性侵害的意義,只知道是不好的事情,而不知道如何去講。還有些父母給孩子灌輸的思想是“大人都是對的”,也讓孩子面對侵害行為時缺乏正確的判斷。
讓孩子學會自我保護 懂求助、多傾訴
“很多家長會教育孩子,要防范不懷好意的陌生人,卻往往忽視了隱藏在身邊的‘黑手’。”高強說,根據國內外調查統計,85%以上的兒童性侵犯都是孩子熟識的人,如鄰居、朋友、親屬甚至是老師等熟人干的。因為相識,犯罪人更容易騙取兒童的信任,從而實施猥褻。
“面對身邊熟悉的人,家長往往防不勝防,所以更多的是要從孩子入手,讓他懂得自我保護。”高強說,在生活中,有些警惕性高的父母會讓孩子處處設防,傳輸遠離男性等信息,但這樣會導致孩子成長后心理不成熟。因此,正確的做法是,應該讓孩子有保護自己的能力。
高強說,應該教會孩子受侵害的時候能保護自己,懂得求助,分享自己的經歷,讓別人知道。另外,父母要鼓勵孩子大膽、自由地去跟男性相處,但是要教會孩子一些防誘騙的常識,讓孩子的個性更成熟,更勇敢。
□延伸閱讀
當孩子受到傷害 別責備、多疏導
如果孩子受到性侵害,多數父母因為擔心給孩子造成再次傷害,往往選擇回避談論此事。但是高強認為,父母應該學會坦然地面對,理性地坦然地向孩子解釋事件的意義,幫助孩子走出陰影。
不過要注意的是,父母在跟孩子談論這件事之前,首先自己對這件事要先消化了,而不是在義憤填膺的時候,覺得很羞辱的情況下跟孩子說,更不應該責備孩子。
此外,父母應該給孩子營造一個充滿愛的環境,跟孩子做能平等對話的朋友,讓孩子愿意向父母吐露心聲。平常就要耐心傾聽孩子,細心觀察孩子的變化,如果發現孩子情緒不對了,就要及時引導孩子表達出來。
同時,建議適時地給孩子進行性教育,但也不宜過早,避免過早的性喚起。當寶寶已經開始產生自我意識,對自己性別特有的生理器官產生好奇,家長就不要避諱,而是要正面引導,可以借助專業教育機構出版的兒童性教育書籍來對寶寶進行教育。他說,家長對孩子性知識教育應該有一個循序漸進的過程。對于剛有性意識的寶寶來說,不宜告知其過多的成人性知識,但是應該多提醒孩子保護好自己的隱私部位,對話應該簡潔明了。(海都記者 陳偉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