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方探索不斷 效果難言滿意
對于兒童票的購票標準,早在2012年,國家發改委發布的《關于進一步落實青少年門票價格優惠政策的通知》就提出了青少年門票價格政策:對6周歲(含6周歲)以下或身高1.2米(含1.2米)以下的兒童實行免票;對6周歲(不含6周歲)~18周歲(含18周歲)未成年人實行半票。
近年來,關于兒童票優惠標準一些地方也自己的探索。
如成都,從2017年起,兒童在全市范圍內乘坐公共交通的免票身高線將統一調高至1.3米;再如,今年1月,江蘇省物價局印發的《江蘇省景區門票和相關服務價格管理辦法》中,也進一步明確了對6周歲(含6周歲)以下或者身高1.4米(含1.4米)以下的兒童憑有效身份證件免收門票的規定。
但現實中,這樣的標準是否被嚴格落實依舊要被打上一個問號。據媒體報道,上海東方明珠電視塔、杭州靈隱寺、山東泰山等多家知名景點都只以身高做為標準。
兒童優惠票的標準該怎么定?
在民眾的爭議中,兒童優惠票的標準最終會走向何方?
在中國社科院社會學研究所所長陳光金看來,無論是以身高為標準還是以年齡為標準,二者都有其優勢所在,如果售票方繼續以身高為判斷標準,則要不斷根據中國兒童的平均身高來對身高標準線進行改善。
“而如果以年齡為判斷標準,則可以參照老年證的經驗為適齡兒童制作身份證明。”在陳光金看來,此舉雖然有可能帶來更高的社會成本,但卻更有利于保障兒童的合法權益。
“但無論選擇哪種方式,都必須要堅持以兒童的社會福利作為優先考慮。”陳光金說。(冷昊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