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閃電閃點:沒有一個心理醫生會只看問卷得分就下診斷的,你的回答不會讓你“被精神病”,反而會幫助精神醫學改進常模(現在叫“大數據”)。本著“寧約錯,不放過”來義診的心理咨詢師們,兢兢業業幫忙鑒別潛在患者,還要被你們嘲諷。這種對專業人士的不信賴,就是醫鬧有理的基礎,五十步笑百步而已。如果你因為思想獨特而被約談,不要緊張,就像職業運動員在學生時代體檢常常因為心率過低被約談一樣,這很正常。你可以把自己看成是被冤枉的蘇格拉底、得不到理解的畢加索。
@紀木林森:意義本來就是一種應然,你當然可以否定。但如果你不能以另一種應然來取代你所否定的意義,那么你的否定本身只是一種無從著落的茫然罷了。盲目地說什么人生就是虛無,任何價值都只是構建,所有應當和現實都不值得相信,就是一種自古以來就存在的名為懷疑論的反智主義,這種東西和固定的教條主義一樣,都是思想的對立面,需要被警醒和克服。
@luolu:我也屬于那四分之一覺得人生沒有意義的學生??墒俏覀冞€是按部就班地上課、讀書、寫論文、找實習、談戀愛、與朋友聚會,過著不能再正常的生活。還有四分之三覺得人生充滿意義的同學,可能大部分與我們一樣,上課、讀書、寫論文、找實習、談戀愛、與朋友聚會……你看,我們并沒有什么不同,都是些普通學生。認為“人生沒有意義”是我們的觀點,可是我們每天實實在在做的事情,才是我們對生活、對人生的態度。
?。ㄒ陨涎哉撜灾酰┬鼙?/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