貓膩3
考研“失敗即退費”藏貓膩
12萬學費最多能退兩萬
為了吸引更多考生報名培訓,取得學員更大信任,大部分考研“保過班”都打出了“保過失敗即退費”的招牌。然而,退費真的有那么容易嗎?在“新祥旭”給記者出具的一份“VIP保過班”輔導協議書上,北青報記者發現,要想得到退費有各種條件限制。比如,協議中對考生單科成績設定了分數要求,若考生成績未能達標則視為考生違約,最終將不予退還學費。同時,就算滿足了退費各項條件,最終也不可能獲得全部學費退款。以“新祥旭”為例,其協議退費為2萬元,僅僅是原本交付的12萬元學費的零頭。
此外,記者也了解到,相比于直接退費,一些培訓機構往往會竭力勸說未考過的學生再復讀一年,但教學質量則難以保證。“在我考研失敗后,培訓機構并不愿意退給我錢,而是讓我再上一年課程”,曾在北京參加某考研“保過班”輔導的一位學生告訴北青報記者,“雖然按照當初的協議第二年的課程是免費的,但感覺上課質量差了很多,對提高成績沒有什么實際幫助,最終還是停止上課了,然而錢卻再也要不回來了”。
專家觀點
考生合法權益受侵害
可使用法律手段維權
師資造假、“保過”騙局、退費困難,面對上述問題,考生該如何避免自身合法權益受到侵害呢?為此,北青報記者聯系了教育專家、中國人民大學教授程方平,他表示,現在社會上的考研培訓機構良莠不齊,考生們很容易被一些虛假信息蒙蔽,一旦考生的合法權益受到侵害,可以考慮拿起法律武器保護自己,向相關部門舉報,維護自身合法權利。
此外,程方平也強調,考研還是應該靠同學們自身的努力。“研究生考試是對學生自身能力的考察,同學們不應投機取巧,依賴培訓機構,應該靠自身努力去取得一個理想的成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