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6年,黃曉斌以634分的成績考入浙江大學醫學院。2013年,7年半的本碩連讀即將畢業之際,黃曉斌備考托福,準備出國讀博,他看到了英國廣播公司紀錄片《保羅教你做面包》,開始產生了一個奇怪的念頭——開面包店。2015年3月,他的面包店開張;他現在是兩家面包店的老板,但目前面包店基本沒有盈余,還不太賺錢。浙大醫學碩士畢業賣面包,引發了網友的爭議不斷。
十幾年前,北大才子陸步軒長安街頭賣豬肉,引發輿論的軒然大波。不過,隨著時間的推移,人才觀念的變遷,公眾對高射炮打蚊子式的就業配置有了更大的理解與寬容??杉幢闳绱?,浙大醫學碩士黃曉斌畢業賣面包,還是引發了不小的爭議,且唏噓之聲占了上風。
在浙大念了七年醫學專業的本碩連讀,馬上就要出國讀博了,黃曉斌卻走上了賣面包的“歧途”,這讓他父母非常的不解,也令不少的網友惋惜。父母費盡心血,供養兒子上大學,如今兒子卻悖逆初衷,選擇一個在他們看來沒有多少職業含金量的面包師,父母的期待值滑落至低谷。同樣,也有不少網友認為黃曉斌的選擇“很傻很天真”。在筆者看來,那些持反對看法的網友,其實是戴著標簽來看醫學碩士賣面包這件事,而且是戴著兩個標簽。
首先,“浙大碩士生”這個標簽。盡管經歷了“北大才子陸步軒賣豬肉”的沖擊,但不少人依然固守著“高知應高就”的認知。高校的學子,就應當從事技術含量高的職業,否則,就是人才的浪費,就是教育資源的浪費,就是父母經濟投入的浪費。從狹義的角度看,知名高校畢業生從事技術含量低、社會地位低微的行業,的確是教育資源的浪費,人才配置的錯位??墒?,每一個人都有自由的職業選擇,當初選擇讀大學時,心中的理想還沒定型,未來職業的規劃也不成熟;畢業之后呢,遵從自己內心的喜好,選擇就業崗位,這無可厚非。事實上,也只有如此,才能樂業和敬業。所以,大家不必對“北大才子賣豬肉”、“浙大碩士賣面包”之類的事例耿耿于懷。
其次,“醫學專業”的標簽。這個標簽,影響了一部分人對黃曉斌選擇的評價。醫生是呵護民眾健康的白衣天使,可是,由于現實中醫療領域存在的一些負面現象,影響了大家對醫生的評價,也導致了選擇醫學專業的學生減少。如果學醫的人再紛紛拋棄專業轉行,大家的健康還如何保障?在很多網友看來,國家培養一個醫學方面的人才不容易,他們應當珍惜,學醫從醫,忠于自己的選擇。醫學專業的學生轉行很容易,別的專業想進入醫學領域,則是難上加難。因此,醫學碩士賣面包,不少網友都覺得是一種浪費和背叛。大家的這種心情可以理解,然而,如果把選擇醫學專業的人都捆綁在醫療領域,這當然是不科學與不近人情的做法,畢竟,學生沒與醫院簽訂賣身契。
每個人都有自己的思考角度和選擇空間,我們沒有理由站著某個道德的制高點評價。黃曉斌出于愛好的變化,選擇了賣面包,與醫生、醫學專業的冷遇無關。大家不妨設身處地的思考,不妨放下情緒,摘掉標簽,用平和的心態看醫學碩士賣面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