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上海有這樣一位耄耋老人,他日復一日地在一枚枚蛋殼上作畫,畫《西游記大鬧天宮》、畫《封神演義》、畫《水滸傳》、畫《三國演義》等,可謂畫遍了京劇臉譜里的各種人物形象。十余年間,近3000枚蛋殼在他手中變成了栩栩如生的臉譜畫。2008年,他的京劇臉譜作品曾被央視戲曲頻道展示;2016年,他更入選成為上海市市民文化節百名手工達人之一。
老有所樂的費永泉在接受本報記者采訪時,用一口不怎么標準的普通話道出了自己的心愿:“我在這蛋殼上作畫就是想能借此弘揚我們傳統戲曲文化,只要身體可行,我就會一直畫下去。”
文/圖 廣州日報全媒體記者李曉璐
推門走入費永泉的家,映入眼簾的便是墻上掛著的各種傳統藝術作品:剪紙、香囊,當然還有費永泉自己的作品——蛋殼畫。早年他把這些蛋殼都堆放在自己院子里,如今這些“寶貝”被他小心翼翼地藏于紙盒中,一摞又一摞地堆積在櫥柜上。為方便記者的采訪,費永泉將自己的作品攤滿了桌子。
費永泉的老伴告訴記者: “這是他的精神寄托,還是得支持。”
退休后“自學成才”
費永泉的這項愛好最初源于他對京劇的熱愛。1939年生于浙江的費永泉從小喜歡跟著父親一起看戲,京劇是他的最愛,家中電視常年播放著戲曲節目。2000年退休后,得以空閑下來的費永泉或拉著同樣熱愛戲曲的老伴去劇院看戲,或時常與票友們相聚一堂,唱戲解饞??上б蛸M永泉咬字發音不準,唱戲的念頭日漸消散,然而他對京劇的熱愛卻從未消除,“退休后,時間變得特別充裕,我就總想著能不能用什么方式將我最喜愛的京劇呈現出來。”
一日,費永泉吃著雞蛋,看著手中完整的雞蛋殼,他突然靈光一閃:“這雞蛋殼不正像是人的面部輪廓?”于是在2005年,從未有任何繪畫經驗的費永泉開始琢磨起在雞蛋殼上作畫一事。
然而雞蛋殼易碎,加上表面光滑,要在雞蛋殼上作畫并非如費永泉最初想象的那般容易。那段時間,費永泉每日早上起床打一套太極拳后,便埋首于床邊的書桌上鉆研——那張小小的書桌上堆滿了作畫所用的材料,抽屜里也放滿了各種顏料及工具。
彼時,費永泉總是不得要領,畫壞了一枚又一枚雞蛋殼,家里只得頓頓吃雞蛋——荷包蛋、雞蛋番茄湯、炒雞蛋……每天的“雞蛋盛宴”吃得費永泉老伴直呼受不了??墒钦l能料想,這位說話輕聲細語的老爺爺卻是一個極為執拗的人,他不愿輕易放棄。
回憶起最初作畫的時光,費永泉表現得輕描淡寫,“就自己多研究研究,向專業人士討教些經驗,再買點相關的書籍回來學習。”后來,費永泉硬是靠自學學會了這門“手藝”,他開始成功地畫出了一件件蛋殼藝術品。
如今看著家里堆積如山的蛋殼,費永泉的老伴邊笑邊搖頭:“這些全是他的寶貝,他把別人不要的紙盒子收集回來,二次利用于收藏蛋殼畫;他還用那些廢棄的紙板做蛋殼畫的帽子與胡須,床底下還藏了一箱又一箱的干凈雞蛋殼。我們這個家都快被他整成垃圾廠了。” 雖然嘴上抱怨著,但看到費永泉老有所樂的樣子,老伴心里也很踏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