很多時候,汪凌瑩的世界都被裝進一個袋子里。
那個白色的無紡布袋,已經被五六本書塞得滿滿的,書上有拼音、生字和故事。對于普通人而言,那意味著受教育的開始,是通向更廣闊世界的鑰匙。
通常,這個袋子被毫不起眼地安放在距離汪凌瑩家4公里外,浙江省淳安縣浪川鄉雙源完全小學老師辦公室。3年的時間里,這所學校的全體12位老師,每人都提上過這個袋子。每一周,他們之中總要有人獨自走上山路,把外面的世界用袋子裝好,送到汪凌瑩眼前。下一周,再換成另一位老師。
由于患有成骨不全癥(又稱脆骨癥),汪凌瑩13年的生命中有7年都坐在輪椅上。命運先后禁錮了她的雙腿、視力和聽力,如果沒有這個袋子,她伸向外界的一切觸角幾乎都被斬斷了。
自從今年2月到浙江省人民醫院住院以來,她已經很久沒有見過那個袋子了。6月9日這天,聽說老師要來,她又像往常一樣坐直身子,眼巴巴地望著門口。
蔣有兵熟悉這種眼神。他是學校12位老師之一,也是校長。從學校到汪凌瑩家,走路需要一個小時,有時還要翻座山。這個10年前畢業的大學生,即便在大山里,也總是穿著皮鞋和襯衣。穿過蔥郁的茶園和桑田,鞋底已經沾滿了泥。每次隔著老遠,他就能看到汪凌瑩坐著輪椅等在門口。
跟周圍蓋著歐式圍欄的房子相比,那個家顯得格外破舊。兩層高的樓房沒有任何外部裝飾,裸露著灰撲撲的水泥。門前延伸下來的不是臺階,而是圍著不銹鋼扶手的緩坡。在這個三口之家,這個設計需要考慮到兩個人——除汪凌瑩外,她的母親四肢發育畸形,髖部幾乎直接連接著雙腳。
蔣有兵記得在3年前,剛剛10歲的汪凌瑩被渾身濕淋淋的父親抱進了自己的辦公室,父親亂蓬蓬的須發垂過肩頭,人造皮衣的表面毛毛糙糙。“我女兒想上學,您看能不能想想辦法。”她的父親看起來更像個干瘦的老人,來回搓著手,不好意思地笑著說。這個新調任的校長還在猶豫,面前的女孩突然抬起頭,小聲地說:“校長,求求你讓我讀書吧,不然爸爸媽媽老了都沒飯吃了。”
這個答案消除了蔣有兵的一切顧慮,他很快作出決定:讓12位老師輪流到她家上課,包括他自己。
從那以后,老師們開始頻繁進出這棟灰色的房子。房子里幾乎沒有高過一米的家具,凳子大多只到腳踝,屋里常年移動著一大一小兩把輪椅。在這里,生活就像地上低矮的板凳,始終保持著匍匐的姿態。
當年汪凌瑩父親穿過的那件衣服,皮子已經剝落了快一半,掛在用竹竿削成的衣架上。地上晾著大蒜,屋子里黑洞洞的。除了過年時貼在墻上,被撕成條狀的紅紙,屋里唯一鮮艷的色彩就是一套綠色的桌椅,和掛在墻上的一塊墨綠色的小黑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