記者從中國航天科技集團公司獲悉,昨天下午,著名導彈和火箭技術專家、兩彈一星功勛獎章獲得者,中科院資深院士任新民因病醫治無效逝世,享年102歲。他曾領導我國第一顆人造衛星“東方紅一號”的發射,是我國航天事業的開拓者和奠基者之一,和屠守鍔、黃緯祿、梁守槃并稱 “中國航天四老”。
任新民資料圖片
把“東方紅一號”送上天 被親切稱為“總總師”
任新民1915年12月5日出生于安徽省寧國市,是我國導彈總體和液體發動機技術專家,中國導彈與航天技術的重要開拓者之一,作為運載火箭的技術負責人領導了中國第一顆人造衛星的發射,被親切地譽為是航天的“總總師”。任新民一生曾領導和參加了第一個自行設計的液體中近程彈道式地地導彈液體火箭發動機的研制;領導組織了中程、中遠程、遠程液體彈道式地地導彈液體火箭發動機的研制、試驗;向太平洋預定海域發射遠程彈道式導彈的飛行試驗,任首區總指揮;組織研制“長征1號”運載火箭;組織氫氧發動機、“長征3號”運載火箭和整個通信衛星工程的研制試驗;領導組織了用“長征3號”運載火箭把“亞洲一號”通信衛星送入地球同步轉移軌道;擔任“風云一號”氣象衛星總工程師等。獲國家科學技術進步特等獎兩項、求是基金杰出科學家獎,獲中國載人航天工作突出貢獻者功勛獎章、“兩彈一星”功勛獎章等。
與錢學森一見如故 應邀共創航天大業
據介紹,任新民與錢學森結下了一生“亦師亦友”的深厚情誼,攜手從零開始“干航天”。說起來,錢學森于任新民算是“伯樂之遇”。 1948年,任新民成為了美國布法羅大學第一位聘任的中國講師。盡管在國外擁有優越的科研條件和生活條件,但任新民一刻也沒有忘記“學有所成、報效祖國”的初衷。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立兩個月后,他破除重重阻礙,如愿歸國。 1956年,歸國不久的錢學森開始組建我國導彈的專門研究機構——國防部第五研究院。錢學森在東北參觀重工業時,一個沉穩且與他經歷相似的年輕人讓他感覺一見如故,這個人就是任新民。錢學森邀請任新民一起創建中國的航天事業,任新民欣然答應。從此,任新民開啟了自己的“航天人生”。
錢老四老都已遠去深深留在人們心底
原中國航天報社總編輯石磊曾作為試驗隊專職記者隨東方紅二號甲衛星發射團隊來到西昌發射基地,而任新民正是當時研制和發射工作的主持者。“雖然當時已是八旬高齡,但任老絲毫不畏困難。遇到問題帶頭往前沖。”石磊回憶,發射前困難重重,任老曾親自爬上了數十米高的發射塔架。 “任老不拘小節,雖然穿上西裝特別精神,但他日常就是一套藍色工作服,戴一個特別樸素的白框眼鏡。”石磊回憶,當時住地離指揮部還有6公里的距離,任老雖有專車,但經常自己步行前往開展工作。“由于他當時衣著太樸素了,又在西昌的大太陽下曬得黢黑。門崗認不出他是誰,還把他當成了拾荒老人拒之門外。” 昨夜,石磊得知這位崇敬而親切的老前輩病逝的消息,心情久久不能平復。“人們常把錢學森與任新民、屠守鍔、黃緯祿、梁守槃并稱‘錢老加四老’,如今‘錢老加四老’都不在了。”石磊說,雖然老人們都去了更遠的地方,但他們同時也在最近的地方——“航天人的心里”。 (記者 孫樂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