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果說央美設計專業意在“通今”,那么其中國畫學院的考題就平添不少“知古”的味道。上周六,中國畫學院書法創作考場同樣發出陣陣哀嘆聲。試題一改往年以書寫古詩為內容,今年首次增加了詩歌創作,要求考生自作詠春七絕一首。在不少人印象里,美術類考生大多是因為文化課成績不佳才被迫走上藝考之路。“可如今的普通高考,也還沒有要求在兩個半小時里創作古體詩吧。”考生馬黎明表示自己開考不到一小時,就從位于河北燕郊的央美考場“逃”了出來。
其實,去年杭州中國美院就已將古詩詞引入考題,要求考生根據唐代詩人劉長卿《尋南溪常道士》這首詩完成一幅主題畫創作。不過,很多考生未解其意,考試中依然生硬照搬平時練熟的山水畫套路,結果能貼合整首詩意境的佳作不多。今年中央美院更進一步,直接讓考生自作古體詩。“自作詩可檢驗應試考生對古體詩格律、韻腳、立意的基本認識與國學修養。”蘇新平希望通過對“詩中有畫,畫中有詩”的倡導,加強對考生人文藝術內涵的考查。
他還透露,央美招生考試的更多改革方案已在醞釀中。比如今后是否向社會公布考題,初審通過后有無必要集中進行復試,以及能否增加口試環節。“考試改革絕不是要難倒學生,而是通過準確和全面考查,給那些真正熱愛藝術、遵循藝術規律學習的學子脫穎而出的機會。”
【記者手記】
“怪題”不怪,藝考回歸
曾幾何時,各類藝考培訓班幾乎到了人人喊打的地步。這些遍布在各類藝術院校周邊,原為送人一程的輔導班,屢被冠以誤人子弟的罵名。藝考培訓班總是事先揣摩藝考試題,然后將應對之策傳予受訓的學子們,即便藝術悟性再不濟的孩子,只要進了考場依葫蘆畫瓢,中榜者并不鮮見。于是,自認未能招收到優秀學生的院校,還有那些站立一旁品頭論足的圈內外人士,無不對藝考班舉起殺威棒,認為正是它們導致生源每況愈下。一時間,同樣出于教書育人的藝考培訓班被視作洪水猛獸,成為必欲滅之而后快的對象。
其實,藝考班走偏根源還在于標準化的考試模式。動輒“百里挑一”的競爭比例,又進一步加劇了考生對其倚重的程度。盼望天下英才盡入吾彀中,初心固然是好的,可一味將矛頭指向藝考班卻是打錯了板子。解決癥結的關鍵,切不可逆市場而行,而應考慮如何引導藝考班實現市場良性循環??碱}內容的變革,便是不錯的指揮棒。出題者付諸一番心血,規避那些輕而易舉就能被押中的考題,自然讓藝考班不再擁有押題寶典。
實際上,注重考查考生綜合能力的試題,已然“招安”了不少考前班。它們也適時推出了古詩詞訓練課、時政大事突擊班,昔日純粹投機取巧的技能速成班,正在讓位于有溫度、有文化的課程。如此幾年磨合下來,不少考生會慢慢習慣這類所謂“怪題”,再輔以藝考班施予精進之道,藝考或將迎來真正的春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