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綜合改革引領教育生態變革
全國人大代表、江西省教育廳廳長葉仁蓀,對教育部黨組書記、部長陳寶生在2018年全國教育工作會議上對當前教育事業改革發展形勢判斷凝練出的六個“清醒看到”,印象特別深,因為他覺得這些判斷都切中了江西教育改革發展的最大實際。
“要做到這六個‘清醒看到’,關鍵是看清這六個方面的矛盾和不足,并把其當作推進教育綜合改革、推進教育現代化、辦人民滿意教育的前提和基礎。否則,便可能出現方向不明、把握不準。”葉仁蓀坦言,對經濟欠發達的江西來說,要解決這些問題,真正實現從普及性教育向高質量教育的跨越,就必須從破解發展中的不平衡不充分開始,著眼于老百姓最根本、最真實的教育新需求,推動提質提標的體制機制建設。從這個角度說,無論是老百姓對教育基本公共服務質量需求的提升,還是社會公眾對公平正義認知的提升,其實是給更好地依法治教提供了一個機遇。
實踐中,江西省積極推動義務教育工作重點由基本均衡轉向優質均衡,推進“城鄉一體化”,聚焦城鎮學校“大班額”、鄉村學校“小散弱”等問題,按照軟硬件并舉、標本兼治、突出農村的原則,大力實施義務教育學校達標攻堅、義務教育學校“大班額”化解攻堅和農村義務教育學校網點布局調整改革試點、義務教育階段控輟保學試點的“雙攻堅、雙試點”。
邵志豪認為,對基礎教育來說,辦好人民滿意的教育要將更多的精力放在育人上,努力提升教師專業發展水平,做好課程體系建設。“在這方面,優質資源學校應承擔更多責任,對教育基礎薄弱地區的教育發展作出應有的支持。”
“平衡充分發展的教育,才是適合的教育;適合的教育,就是最好的教育。”葛道凱認為,要破解這些難題,必須深入貫徹以人民為中心的發展思想,在持續推進區域協調發展、優化教育結構、促進教育公平的同時,把全面發展、優質發展、多樣特色發展擺在更加突出的位置。“其核心是要順應人民群眾對教育的多樣化、個性化需求,拓展教育供給,保障人的健康成長,促進人全面而自由的發展。”葛道凱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