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部分媒體報道我校“某教授被解聘 9名碩博連讀生處境尷尬”一文,特此鄭重聲明:
1.關于某教授終期考核未通過,合同期滿不被續聘問題。
我校自2004年開始借鑒北美前50名左右研究型大學教師考評的標準和程序,實施“常任軌”制度,制訂了《上海財經大學“常任軌”教師管理辦法》(上財人【2010】18號)等政策文件,先后引進200多名“常任軌”教師,到目前為止,有70多名教師因考核不合格、辭職等原因離開學校,現在崗170多名。該制度為構建“引得進、用得好、留得住、流得動”的師資建設機制提供了有力保障,也成為我校探索開放環境下師資隊伍建設模式(國家教育體制改革試點項目),有力推動了學校教學、科研、社會服務和國內外學術聲譽的提升。
對于某教授終期考核未通過,學校決定合同期滿不續聘,是嚴格按照《上海財經大學“常任軌”教師管理辦法》(上財人【2010】18號)的規定程序進行的。
2.關于因某教授不被續聘而產生的9名碩博士連讀生的學業問題。
導師流動,更換導師屬于現代大學教育管理過程中的常見問題。針對這一問題,根據《上海財經大學研究生指導教師管理條例》等規章制度,本著維護學生權益,保證研究生培養質量的原則,學院已制定詳細的后續導師安排方案,分類安排、雙向選擇,保障學生順利完成學業。
現鄭重聲明該報道文稿內容存在諸多片面、猜測、失實之處,請廣大師生校友及社會公眾堅決抵制傳播。由于該內容報道不實,嚴重損害我校聲譽,我校將依法維護自身的合法權益。
上海財經大學
2016年8月23日
上海財經大學簡介
上海財經大學源于1917年南京高等師范學校創辦的商科,著名社會活動家、愛國民主人士楊杏佛任商科主任。1921年,隨著以南京高等師范學校為基礎建設國立東南大學計劃的實施,商科擴充改組并遷址上海,成立國立東南大學分設上海商科大學,這是中國教育史上最早的商科大學,著名教育家郭秉文任校長,著名經濟學家馬寅初任教務主任。
上海財經大學
1932年獨立建校,定名為國立上海商學院,時為國內唯一的國立商科類本科高校。1950年,學校更名為上海財政經濟學院。1985年,學校更名為上海財經大學。2000年,學校由財政部劃歸教育部領導,現由教育部、財政部和上海市人民政府共建。
經過幾代人的艱苦創業和努力奮斗,上海財經大學已成為一所以經濟管理學科為主,經、管、法、文、理協調發展的多科性重點大學。學校占地826畝,設有三個校區,主校區位于國定路777號。截止2015年9月,學校有專任教師1047人,現有各類在校生21,362人(全日制14,150人),其中本科生8025人,碩士生5831人,博士研究生1080,留學生1324人。
九十七載薪火相傳,上財人銘記“厚德博學、經濟匡時”之校訓,勵精圖治,奮發進取,為國家經濟和社會發展輸送了數以萬計的財經管理和相關專業人才。學校正在為成為國際知名具有鮮明財經特色的高水平研究型大學而努力!
【愿景】
基于卓越的研究和教學,成為國際知名具有鮮明財經特色的高水平研究型大學。
【使命】
立德樹人,培養具有全球視野和民族精神,富有創造力、決斷力及組織力的卓越財經人才。以“復合型、外向型、創新型”為人才培養規格,促進學生“素質、知識、能力、體格”全面發展。
探索真理,促進知識創造和知識傳播。致力于發揮多學科特別是財經學科優勢和專業特色,積極開展基礎研究和應用研究,崇尚學術自由,推動學術進步。
匡時濟民,參與公共服務,引領社會發展。致力于服務國家和地方經濟社會發展,堅持用先進理論、思想和文化,為經濟建設、政治建設、文化建設、社會建設和生態文明建設服務,發揮思想庫、人才庫、信息庫作用。
傳承文化,推動人類文明進步。致力于繼承和弘揚中華民族優秀傳統文化,借鑒吸收其他國家和民族優秀文明成果,推動文化傳承創新,繁榮發展社會主義文化。
【理念】
面向社會、求真務實、立德樹人、經世濟國。
【戰略】
堅持現代化戰略。以現代大學制度建設為核心,不斷提升教育觀念、教育內容、教育方法、教育管理和教育設施的現代化水平。
堅持國際化戰略。以國際化建設為路徑,不斷提升人才培養、科學研究、社會服務和文化傳承的水平和國際影響力。
堅持信息化戰略。以現代信息技術為手段,持續提升信息管理和信息服務水平,實現知識管理和知識共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