法律試題多
申論材料聚焦城鄉發展
對比往年,今年不少考生走出考場接受采訪時表示,“行測考題”較往年的材料有所增加,內容偏理工科類,涉及到較大的時政熱點是軍事改革、作戰裝備,科技類試題比重占的也不小,比如蛟龍潛水、人工智能等等,而申論主題則聚焦到城市與農村。
“覺得科技類試題挺難的。”走出考場,考生趙艷覺得,如果是理工科的考生,應該會覺得輕松很多,“例如還有關于壓強、重力一類的考題。”
總體上,今年國考中,還是熱點問題首當其沖。據參加考試的考生回憶,今年行測第一題就考到了《民法總則》的修訂問題,在10月1日,《中華人民共和國民法總則》正式施行,這是民法典編纂的第一步也是最重要的一步,使中國法治建設進入新階段,而在此次國考中,就涉及到訴訟時效問題。此外,農村土地流轉也是考題熱點,題目中考查到農村產權制度的有關問題。
“感覺法律題特別多,跟證明我不是法盲一樣。”在不少考生的記憶中,涉及到法律基礎知識的題目、案例都選取得很“接地氣”。比如,刑法中個人信息的泄露、民法中個人之間的借款行為等。其次,考查范圍涉及法理學、憲法、民法、刑法、勞動法等等,“要是法律專業的學生,已經押對寶了”。
其實,在今年備考中,不少考生將重點放在十九大這一最大的時政熱點上,但考題中的常識判斷部分似乎和十九大沒有太大關系。“其實到處都有十九大的影子”,業內專家分析,監察委員會、蛟龍號、三農、軍改這些熱點問題,正是和十九大報告緊密相連。
這樣的聯系還體現在申論中。今年國考申論聚焦城鄉發展,與當前社會發展形勢緊密相接,對當前城市與鄉村存在的種種問題提出反思。同時,要求考生圍繞“城市建設的‘有’‘無’”進行命題,寫一篇文章,涉及到了將老子的“有無”思想應用到城市發展理念中。
事實上,以古論今是國考申論的一大視角。記者查閱以前的試題發現,2017年國考申論主要話題為水環境、水文化,2016年關注國民素養和文化教育,2015年則討論“技術創新”。而本次考試材料中,《韓非子·五蠹》《論語》均有出現。
新聞鏈接
國考注重基層
超8成招考名額在縣級以下
除了招錄人數較去年增加,今年中央機關及其直屬機構的公務員招考的一大特點是更加注重基層用人導向,超8成招考名額都在縣級以下,且省級以上黨政機關錄用公務員,除部分特殊職位和專業性較強的職位外,全部用于招錄具有2年以上基層工作經歷的人員。
中央機關直屬機構市(地)級以下職位,原則上安排15%左右的計劃專門用于定向招錄服務期滿、考核合格的服務基層項目人員,其中重點招錄大學生村官。
互動
講講你的備考故事
國考結束了,你對今年的考題有什么看法?或者,你在備戰國考的過程中有哪些難忘的故事?對于面試,你是否已經開始著手準備了?歡迎撥打華西傳媒集群互動熱線028-96111,或者登錄華西都市報兩微一端,講述你在國考中的那些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