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2月27日至30日,廈門第九批高層次人才“雙百計劃”答辯評審會舉行,233名海內外高層次人才參加答辯評審,有望成為廈門“雙百計劃”引進的高層次人才和領軍型創業人才,并獲得最高600萬元的創新創業資金。
據了解,第九批“雙百計劃”啟動以來,共收到全球各地396位人才申報,創歷屆之最。經過初步篩選、專家異地評審,共有244位創新創業人才入圍現場答辯評審環節,其中,233人來廈參加答辯。
廈門市委組織部介紹,入圍的233名人才分為16個專業組進行答辯評審,每組邀請7名專家,其中,創新類評審專家由對口部門專家型領導和技術專家組成,聚焦成果的先進性和創新性;創業類評審專家除技術專家外,還根據創業項目的特點,邀請了來自全國各地的創投專家、財務專家和管理專家參與,更加全面準確地對項目的市場成長性進行“把脈”,避免單純地以技術取人。
此次入圍答辯的212個創業項目中,軟件信息類項目82個,占近39%;電子、機械、新材料類項目88個,占近42%;生物醫藥、醫療器械類項目42個,占近20%,這些項目都是廈門重點發展的產業。而第九批“雙百計劃”申報項目中,已在廈門落地發展申報項目超過100個,占比接近一半。
據悉,“雙百計劃”是廈門市委、市政府在2010年出臺的引進高層次人才政策,市財政每年投入1.5億元,計劃用5~10年的時間,引進100名海外高層次人才、300名領軍型創業人才。此項政策推出后,目前已順利評選出八批“雙百計劃”人才,共有79名海外高層次人才和557名領軍型創業人才入選,人才創業項目今年預計產值超過30億元。據統計,在“雙百計劃”等人才項目的帶動下,廈門從海外留學回國的人才突破萬人,有91名人才入選國家“千人計劃”,近三年從外地來廈創業的人才團隊有上千個,進度和成效都明顯超過預期。
目前,廈門市各類人才總量已達70萬,全市有兩院院士13人,國家“千人計劃”專家91名,省“百人計劃”183人(團隊),市級拔尖人才434名,享受國務院特殊津貼專家600多人,留學回國人員近1萬人。到2020年,廈門市人才總量力爭達到100萬人,人才資本投資占國內生產總值達到18%,人才貢獻率達到42%。(N海都記者 許茵茵 通訊員 薛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