甘當園丁育百花,愿做蠟燭獻青春。今年,已經是三教小學老師喻利任教的第27年了,一直以來,喻利作為班主任,她不僅關心孩子的學習,還經常與孩子溝通交流,關注孩子的的心靈健康,孩子們都親切的叫她“喻媽媽”。
喻利和孩子們一起動手包粽子。
注重培養孩子自立自理能力
在喻利的班里,有一個孩子智力殘疾,生活不能自理。
“一年級時,這孩子就來到我班上,上課還經常尿褲子,同學都嘲笑她。”談起這個孩子,喻利印象深刻。
由于這孩子經常上課不進教室,喻利有時找遍整個學校。下課的時候,又經常把她帶進辦公室教育,教她愛護個人衛生。
漸漸地,孩子的生活慢慢能自理,逐漸學會照顧自己。
提高孩子的自理能力,是喻利在教學中的重要內容。在班級管理中,喻利組織學生開展“我能行”評比活動,培養學生“家務我能做,班務我能理,學習我努力,社會實踐我參與”的自立自理的能力。
孩子親切稱呼她為“喻媽媽”
2013年,喻利發現班里一個孩子變化很大,本來成績優異、學習刻苦的她變得頭發凌亂、無精打采。
經過詢問得知,孩子近期家庭遭遇了很大變故,父親因為犯罪被判刑,母親又常年在外打工很少回家,她和八十多歲的奶奶生活。
當天下午放學后,喻利就到這個孩子家中進行家訪,發現孩子和奶奶租住在一間狹小的屋子里,生活簡單得只有一張床、一張桌子,一個蜂窩煤灶。困難情況超出了想象,看到這些她心中有一種說不出的沉重和傷心。
從那以后,喻利就經常教這孩子梳頭,給她買學習、生活用品,在生活和學習上資助她。在星期六或星期天還常常到孩子家中看看,和她談心聊天,疏解心中的孤寂自卑。
漸漸的,這個孩子性格變得開朗了,學習成績也好起來。孩子對喻老師也有一份依戀和親情,親切地叫她“喻媽媽”。
她用正能量塑造良好的班風
在成為小學教師以前,喻利曾經是一名幼兒園教師,2012年,她調入了三教小學任教。喻利覺得,學校教育除了要教會孩子知識,更要培養孩子良好的道德品質和良好的行為習慣,這樣才是對社會、家庭最大的福報。
所以,在喻利的教學中,經常會利用班會課、語文課、品德課等滲透傳統美德的教育,用正能量塑造良好的班風。
在班級班干部評選中,喻利放手讓孩子們去管理和(并)適時評價指導,讓孩子們學會自我管理。“這樣做既充分調動了學生的學習積極性,又鍛煉了孩子們自我管控的能力。”喻利說。
在喻利執教的27年時間里,她所教的學科在同年級均名列前茅,所帶的班級參加校級各種活動中多次獲得第一,還獲得過區級“先進班集體”的榮譽稱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