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5年度6·5世界環境保護日倡議單位展示
——德化縣雷峰鎮李溪村介紹
村委會 毛竹林
李溪村與國寶南斗村、瑞坂村、潘祠村毗鄰,海拔710米,距鎮政府15公里,距縣城19公里。景色秀麗,氣候宜人,雨量充沛。全村土地面積有6.41平方公里,有9個村民小組、3個自然角落,2009年底全村共有263戶898人。人口都是漢族,其中陳氏780人,林氏118人。全村現有耕地面積816畝、林地面積7348畝,森林資源以農業、林木為主,經濟作物主要有水稻。交通方便,一條5.5公里水泥路貫穿該村,連接蕉溪、潘祠、瑞坂公路。
經濟以農業、林業為主。
李溪村被確定為泉州市生態村后,村兩委高度重視,并成立以村書記為組長、村主任為副組長的美麗鄉村建設小組,對園內村的美麗鄉村建設進行全面規劃:
一、指導思想
建設“美麗鄉村”,要堅持以科學發展觀為統領,以“生態、綠色、和諧”為主題,以提升農民生活品質為核心,以改革創新為動力,強化規劃龍頭作用,大力開展農村環境綜合整治,深化農村體制改革和機制創新,提升農村經濟發展水平,形成有利于農村環境保護和可持續發展的人居環境體系、現代農業產業結構和新型農民組織方式、農民現代生活方式和農村先進管理模式,努力把我鎮農村建設成“村莊秀美、環境優美、生活甜美、社會和美”的宜居、宜業、宜游“美麗鄉村”。
二、總體目標
著眼于城鄉統籌發展,通過改變農村環境臟亂差和建設無序問題、推進農業經營制度和農村土地、產權制度等改革,加大農村基礎設施投入和民生事業建設,加大改善農村人居環境、改變農民生活方式、優化農村管理模式,加快農村向城鎮化轉變、農業向現代化轉變、農民向城鎮居民轉變。以轄區內主干道和主要溪流為重點對象,抓示范培育典型,抓點連線拓片,。
“美麗鄉村”建設的總體目標:
1、村莊秀美。村莊規劃建設管理到位,“兩違”得到有效遏制,農民房屋建設有序,布局合理。有效推進危舊房、石結構房改造,“空心村”及舊村居得到有效整治,無亂搭亂蓋現象,“一戶一宅”(農村村民一戶只能擁有一處宅基地)政策執行好。農民房屋外觀協調,體現閩南特色。
2、環境優美。農村垃圾、污水得到有效治理,村內無衛生死角。常年清潔衛生,100%村莊建立長效保潔機制。家禽家畜圈養,農戶庭院整潔,房前屋后環境干凈,無亂堆亂放現象。農戶自來水和無害化衛生戶廁基本普及,消滅旱廁。鄉村工業污染、農業面源污染得到有效整治。村莊道路通達、綠樹成蔭、水清流暢。
3、生活甜美。農業結構優化,生產、生態和文化功能進一步拓展,農民增收渠道增多。農村教育、衛生、醫療、文化和體育等社會事業大力發展,公共服務設施健全。95%以上村宣傳文化陣地達到“五有一所”(有閱報欄、宣傳欄、科普欄、廣播室、文化科技衛生服務站和農民文化娛樂場所)要求,農民文明觀念提升、生活便利、文化體育活動豐富。
4、社會和美?;鶎咏M織健全,村級組織戰斗力強,切實維護農村集體和農民群眾的利益,群眾對村級班子的滿意率達到90%以上。社會管理民主,“世紀之村”管理平臺完善。農村治安良好,無發生重大刑事案件和群體性事件。農村精神文明創建活動深入開展,鄰里和睦,尊老愛幼,團結互助,誠實守信,崇尚科學,遵紀守法,移風易俗,社會和諧。
三、基本原則
1、政府主導、社會參與。建設“美麗鄉村”,要以政府主導為前提,通盤考慮,全面組織,扎實推進。通過廣泛宣傳發動,發揮農民的主體作用,鼓勵和引導社會力量參與“美麗鄉村”建設,營造全社會參與和支持“美麗鄉村”建設的良好氛圍。
2、因地制宜、分類指導。建設“美麗鄉村”,要立足經濟社會發展基礎,順應發展變化趨勢。各村要分類型因勢利導、分層級循序漸進。不搞一刀切,不拘于一種模式,不強調一套標準。要突顯生態文明,保護生態環境,注意挖掘文化內涵,展現僑鄉鄉村特色。
3、以人為本、改革創新。建設“美麗鄉村”,要把落實好、維護好、發展好農民的最根本利益放在第一位,立足解決“三農”工作中的突出問題,大膽突破村莊規劃建設、農村土地使用制度、發展現代農業等遇到的體制、機制障礙,建立農民與土地的新型關系,促進農民集中居住。
4、長效推進、鞏固提升。建設“美麗鄉村”,是一項涉及面廣、目標任務重、持續時間長的系統工程,必須整合所有行政資源和集中全社會力量,建立可持續的長效推進工作機制,促進形成齊抓共管、整體推進、協同協作的良好局面。同時,要尊重基層的首創精神,堅持示范帶動,認真總結經驗,鞏固和發展建設成果,推動“美麗鄉村”建設不斷深化。
相信在各級領導部門的支持,村兩委的共同努力下,李溪村的美麗鄉村建設一定會越來越有特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