聚焦泉州縣市區兩會
安溪縣縣長劉永強:馳而不息勇當主力 逐夢具有茶鄉特色的現代化中等城市
安溪縣第十八屆人民代表大會第一次會議上 劉永強作政府工作報告
“扛起全市全方位推進高質量發展超越主力軍使命擔當,為全面建設具有茶鄉特色的現代化中等城市而努力奮斗,以優異成績迎接黨的二十大勝利召開!”泉州市安溪縣縣長劉永強表示,這是安溪縣新一屆政府劈波斬浪的奮進航向,也是百萬茶鄉百姓的共同心愿。
過去五年成績單:
GDP連跨3個百億大關
相對于浩浩歷史長河,五年或許只是彈指一揮間。但在安溪的發展進程中,卻是繪就了濃墨重彩壯麗畫卷的極不平凡的五年。安溪舉全縣之力,以滾石上山的勇氣、老牛爬坡的韌勁、燕子壘窩的恒心和迎風出海的拼勁,用“實干指數”換取高質量“發展指數”,交出了一份不俗的“成績單”。
草木蔓發,春山可望。五年來,“爭當全省山區第一縣、挺進全國五十強”的奮斗號角時刻激蕩在安溪人民心中。劉永強表示,縣委縣政府團結帶領全縣廣大干部群眾把精氣神聚在干事創業上,苦干實干拼出綜合實力的新躍升,創新驅動構建產業發展的新格局,精耕細耘提升現代茶業的新內涵,全域統籌打造城鄉融合的新樣板,共建共享收獲民生福祉的新成色,提速提效開拓深化改革的新路子,將安溪一點一點鍛造成了“閩西南最具活力、最富動能、最有潛力的新增長極”。
數字無聲,卻是安溪經濟社會發展取得輝煌成就的最佳注腳——
●GDP從2017年的515.33億元增至859億元(預計數,下同),連續跨過3個百億元大關
●實施重點項目2080個、完成投資1841億元,新招引項目798個、總投資2337億元
●位列全國百強縣市綜合實力第57位、投資潛力第18位
●三次產業比重由9.2∶54.5∶36.3調整優化為6.7∶52∶41.3
●規上工業企業278家、產值突破1200億元,位列中國工業百強縣市第75位
●涉茶總產值增至280億元,安溪鐵觀音品牌價值1428.46億元,蟬聯中國區域品牌(地理標志產品)價值第一
●家居工藝業總產值達230億元,獲評世界藤鐵工藝之都
●農村公路提級改造703公里,國省道“白改黑”60公里
●城區面積拓展至40平方公里、人口增至50萬人,城鎮化率提升至51%
●治理水土流失61萬畝,水質監測斷面達標率100%
●辦成107件為民實事
●完成教育重點項目47個、新增學位6.05萬個,學前教育普惠率增至96.81%
●完成衛生項目19個,新增病床位2148張
●建設居家養老服務站390家,實施保障性安居工程1320套
●新增城鎮就業31130人,失業人員再就業3857人
●行政許可事項承諾總時限壓縮比達91.04%,“一網通辦”事項達1725個,位列全國營商環境百強縣市第89位
●市場主體超11萬戶,比2016年底增長214%
2021年答卷:
白瀨水庫、大三環等大項目取得重大突破
今年是黨和國家歷史上具有里程碑意義的一年。為黨的百年華誕添彩,作為貧困逆襲者的典型代表,安溪當仁不讓。
一年來,安溪全面推進民營經濟發展年、營商環境提升年、城鄉品質提升年活動,扎實做好“六穩”“六保”,完成GDP增長11%等一攬子目標任務,實現“十四五”良好開局。
攻項目、強后勁——安溪縣深入實施重點項目要素保障、前期工作規范提升年活動,開展5輪集中開竣工活動,年度495個重點項目完成投資440億元。泉州白瀨水利樞紐工程、興泉鐵路安溪段、綜合立體大交通(大三環)等一批重大項目取得重大突破。全年引進中科曙光、國光泵浦激光器等項目150個,總投資850億元,發展后勁有力接續。
促轉型、育動能——制定扶持民營經濟發展等一攬子優惠政策,深化“政策敲門”行動,累計兌現各類扶企資金3億元、減免稅費5.97億元,為564家企業新增貸款61.2億元。全面推行八大產業鏈鏈長制;“一區九園”專業化、數字化、標準化水平進一步提高,安溪經濟開發區綜合發展水平位列省級開發區第五位,數字福建(安溪)產業園建成中國電影資料館安溪數字資源中心,“安溪鐵觀音一號”衛星將于近期發射?!栋蚕F觀音質量安全白皮書(2020)》在京首發,建設全國首家茶生態醫院;碼雅文化園、騰云工藝園、云鶴電商園合力架高產業發展平臺,中國工藝美術學會藤鐵藝術專業委員會落戶安溪。
防風險、守底線——嚴格落實“外防輸入、內防反彈”要求,面對突如其來的輸入性疫情,用最短的時間、最小的代價打贏疫情殲滅戰。扎實推進安全生產標準化提升等專項行動,培育標桿示范企業18家。深化政銀企對接,積極幫助企業解決過橋資金及擔保難題,全縣轄內不良貸款率居全市最低水平。
“為政之道,以厚民生為本。”安溪不遺余力辦實事、惠民生——深入開展“我為群眾辦實事”實踐活動,解決群眾急難愁盼問題62個;在全市率先出臺課后服務收費標準和監管措施,助推“雙減”政策高效落地;啟動城區共享電動車系統建設,首期185個站點1000輛電動車投入使用。落實“1338”防止返貧動態監測和幫扶機制,持續鞏固脫貧攻堅成果,與鄉村振興形成有效銜接。
未來五年全景圖:
邁向城區人口超60萬的現代化中等城市
踏平坎坷成大道,斗罷艱險再出發。“安溪將著力加快建設現代化經濟體系、構建‘一核一輔多帶’縣域發展新格局、推進縣域治理現代化,馳而不息、勇當主力,奮力推動新時代‘四個安溪’建設再上新臺階,全面建設具有茶鄉特色的現代化中等城市。”劉永強道出新一屆政府工作的美好藍圖,到2026年,GDP力爭突破1300億元、年均增長8%以上,規上工業產值力爭突破2200億元、年均增長15%。
聚焦更高質量發展,安溪將積極服務并深度融入新發展格局,堅持把做強做優實體經濟作為主攻方向,加快構建更具競爭力的現代經濟體系,至2026年形成8個百億產業集群,綜合實力進入全國百強縣市前50位,爭做全方位高質量發展超越主力軍,打造閩西南協同發展試驗區、臺胞臺企登陸第一家園,讓“實力安溪”成為催人奮進的集結號。
聚焦更高顏值茶鄉,安溪將以“一核一輔多帶”縣域發展新格局為統領,優化城鄉空間布局、產業格局,打造“大三環核心經濟圈”,勇當城鄉一體化發展排頭兵,至2026年城區面積達65平方公里、人口超60萬,城鎮化率達58%,讓“大美安溪”成為引人矚目的風景線。
聚焦更高品質生活,安溪將把新增財力更多用于民生,全力提高就業、教育、醫療、養老、社會救助等基本公共服務的供給質量和普惠化水平,至2026年新增學位5萬個、病床位1300張、養老床位1600張,讓“幸福安溪”成為暖人心扉的新家園。
聚焦更高效能治理,安溪將深化“放管服”改革,不斷優化營商環境,傾力打造生機勃發的創新創業熱土,縱深推進更高水平平安安溪建設,打造更具親和力的縣域善治典范,讓“善治安溪”成為令人向往的活力城。
2022年路徑:
六套組合拳打出產城融合安溪先手棋
2022年是黨的二十大召開之年,是安溪新一屆政府工作的開局之年,也是全方位推進高質量發展超越的重要之年。
開局關系全局,起步決定后勢。劉永強表示,明年全縣將圍繞GDP增長9%左右、工業增加值增長10.5%等一攬子目標任務,以“開局就是決戰、起步就要沖刺”的態度抓好經濟社會發展各項工作。
雄關漫道真如鐵,而今邁步從頭越。“偉大夢想不是等得來、喊得來的,而是拼出來、干出來的。”劉永強說,茶鄉上下躊躇滿志,將進一步找準抓手、明晰路徑,打出六套組合拳,下好產城融合安溪先手棋。
——以項目為抓手,筑牢接續超越的發展基礎。堅持一切圍著項目轉,一切扭住項目干,精準策劃儲備20個事關全局、事關長遠的重大項目;全年招商選資400億元以上;確保項目履約率、開工率分別達70%、40%以上;確保完成513個重點項目451億元投資任務,力爭進入全省“五個一批”正向激勵前十名。
——以實體為根基,構建多極支撐的產業體系。以深化實施鏈長制為引領,深入推進“綠色數字技改”“工業(產業)園區標準化建設”等一系列專項行動,推動全球商業遙感衛星地面接收站網福建站及國際空間大數據產業園建設;壯大高端裝備制造產業集群,大力發展服務型制造新業態;加快推進東方大港·宋元中國海絲演藝文化園、青陽冶鐵世遺考古公園等旅游重大項目建設,壯大文旅經濟發展動能。
——以提質為主題,培育“三茶統籌”的產業樣板。堅持“穩一強二優三”戰略, 全方位提升現代茶業發展水平。全力推進全球重要農業文化遺產申報工作,加快茶業工業園區規劃建設,力爭在新式茶飲、茶日用品等方面取得新突破,打造茶鄉體驗游、茶事研學游,打造特色“茶旅”品牌,促進茶產業三產深度融合,力爭全縣涉茶總產值增至320億元。
——以統籌為路徑,推進融合發展的城鄉格局。全面推進大三環建設和片區更新改造,建設宜居的品質城區;推動湖頭歷史文化名鎮工程建設,加快打造城市“副中心”,其他鄉鎮因地制宜、突出特色、放大優勢,構建更具特色的城鎮集群;創建國家級農業現代化示范區,扶持“一葉五金四銀”等特色農業產業化、規?;?、綠色化發展,探索“跨村聯建”“村企聯營”等模式,持續壯大村集體經濟。
——以普惠為導向,書寫溫暖厚重的民生答卷。全力以赴保障基本民生,盡力而為滿足多元需求。啟動教育質量提升三年行動計劃,實施9個中小學幼兒園擴容項目。構建“9073”養老體系,健全就業創業服務體系。深化河(湖)長制,確保主要流域水質優于Ⅲ類標準。深入推進林長制,植樹造林1萬畝、水土流失治理8萬畝,力爭通過國家森林城市初步驗收。
——以改革為動力,激發先行先試的創新活力。持續深化“局長走流程”活動,建成運行縣行政服務中心第二中心。力爭新增國家級高新技術企業20家、省級高新技術企業10家。力促大安高速開工建設,加快安翔高速、泉州中心市區至龍門快速通道前期工作,以湖里園、思明園為依托,深度融入廈漳泉協同協作,打造閩西南區域重要節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