賣紅薯和做直播,放在幾年前,沒有幾個人能想到這二者之間能產生關聯。而現在,記者在莘縣王奉鎮采訪發現,當地的農產品電商拿著手機做直播,在田間地頭就把紅薯賣到了全國各地。
王奉鎮立足當地的農業資源優勢,已經連續舉辦了兩屆白玉山藥電商文化大集,推動農產品走上網絡、走向全國。今年,當地著重培養本地主播,利用直播帶動農產品銷售,用這種“洋氣”的方式,帶動了農業發展。
“直播小白”實現脫貧夢想
“老鐵們,今天送福利。原價19.9元一箱的‘西瓜紅’紅薯,今天下單,只要16.9元。”9月17日,王奉鎮化莊村的張俊勇一早就來到鎮上的電商直播教育實訓基地,直播賣紅薯。“昨天下午直播的時候我發了預告,今天買紅薯有福利,所以吸引了很多回頭客。”張俊勇告訴記者。
面對直播間里的網友,張俊勇熱情又大方。但在兩年前,他還是個一無所知的“直播小白”。張俊勇是一位殘疾人,也是建檔立卡貧困戶。2018年10月,張俊勇參加了當地政府組織的電商免費培訓后,便萌生了在網上賣農產品的想法。一開始,張俊勇做淘寶店鋪。去年下半年,他開始跟著培訓老師做直播,從每天一單做到每天幾十單,直播技巧逐漸成熟。“我覺得直播更接地氣。尤其是對于我們這些知識水平不高的農產品電商來說,直播技巧可能更容易掌握。”張俊勇說。
為了吸引客戶,張俊勇在4月份就開始預售紅薯,之后每隔幾天就做一次直播,讓網友看到紅薯的生長情況。“真正開始賣有二十來天了,大概賣出去1000多單。”張俊勇說。這幾天,他已經開始預售山藥和甜瓜等農產品。做電商,讓張俊勇找到了奮斗的方向,實現了脫貧致富的夢想。
傳統經銷商轉身做電商
邢疃村的陳明龍以前在內蒙古做生意,最近幾年回到家鄉做農產品生意,但是令他沒有想到的是,家鄉的農產品電商會發展這么快。“去年農產品的網絡銷售量就開始不斷增加,今年走電商和傳統渠道銷售的比例大約是一比一。”陳明龍說。
王奉鎮土地沙化嚴重,非常適合種紅薯。陳明龍注冊了自己的農產品公司,為方便直播、收貨,他干脆把公司搬到了田間地頭。記者見到他的時候,他正在紅薯地里做直播,地頭的棚子下面,整齊地碼放著一袋袋紅薯。
“今年我和農戶簽訂了1000畝地的紅薯,目前已經賣完了?,F在賣的這些都是我尋找的新貨源。”陳明龍指著棚子下面的紅薯告訴記者:“這些都是莘縣和聊城的社區團訂的貨,團長們一會兒就來拿貨了。”陳明龍今年三月份開通了個人的直播間,目前已經快有一萬個粉絲了。為了保證紅薯的質量,他簽約的紅薯都是他供應的紅薯苗。紅薯生長期內,他也會定期對農戶進行技術指導。“按照這種銷售形勢,明年銷售四五千畝地的紅薯不成問題。”陳明龍告訴記者。
技能培訓提供人才支撐
王奉鎮電商直播教育實訓基地現在是該鎮電商人才的孵化器,在這里,很多從沒接觸過網絡的人學會了如何在網上銷售農產品。“一開始是在網上銷售王奉的白玉山藥,非常成功,進一步帶動了其他農產品的銷售。”陳明龍說。
今年,這個實訓基地將著重培訓直播帶貨。記者在基地看到,樓上樓下的直播間已經裝修完畢,桌、椅等物品全都準備好了,可以隨時免費提供給當地的電商人員。“今年王奉鎮第三期新媒體運營與拼多多培訓班開班了。”9月21日,山東道坦電子商務有限公司總經理侯慶敏給記者發來了一張培訓時的照片。侯慶敏是莘縣人,大學畢業之后返鄉創業,探索農產品電商道路。王奉鎮電子商務扶貧服務中心成立之后,侯慶敏就與中心合作,目前已舉辦多期電商扶貧培訓班、創業培訓班公開課,給當地群眾提供免費的培訓。
“直播平臺的入門門檻較低,農戶學習起來相對容易,所以今年的培訓重點是直播帶貨。”侯慶敏說。張俊勇是侯慶敏的早期學員之一,如今做直播已經相當熟練。“目前最重要的問題就是人才問題。我們將通過開展培訓,培養更多的農村電商人才。”侯慶敏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