踐行初心使命 做好“民生答卷”
實行路面停車收費后,晉江市區公共停車位周轉率明顯提高。
群眾的小事就是黨委政府的大事。第二批“不忘初心、牢記使命”主題教育開展以來,晉江把主題教育同解決群眾的操心事、煩心事、揪心事緊密結合,聚焦群眾所想所急所盼,按照“項目由群眾‘點題’、整改由群眾‘點評’”的思路,梳理確定學生配餐、養老服務、醫療服務體驗、身邊的污染源、公共交通出行等10個方面33項“群眾點題”內容,逐一攻堅突破,以實實在在的成效讓群眾真切感受到主題教育帶來的新變化新氣象,讓群眾有更多的獲得感、安全感、幸福感。
破解停車難 助力暢通出行
為有效破解市區停車難問題,今年10月20日,晉江對中心市區1523個公共停車位全面啟動路面停車收費,效果立竿見影,以往塘岸街、崇德路、泉安中路等路段停車難問題得到明顯改善,車位周轉率大大提高。
在晉江交警部門提供的10月24日這一天停車統計數據顯示:1523個公共停車位上的停車總次數為13095次,單個車位停車周轉次數平均8.6次,收費共計28079元,平均每輛車繳費約2元,59%車輛在30分鐘內離開,92%車輛60分鐘內離開,只有極少數車輛停放4小時以上。
晉江交警大隊民警介紹說,當前晉江汽車保有量達44萬余輛,但停車位不足20萬個,有限的路面停車資源往往被周邊居民和商戶長期私自占用,導致公共停車位無法實現有效流轉。“實行路面停車收費后,停車位空位率維持在30%以上,已經初步達到盤活有限車位、提高車位流動性的預期目標,方便市民真正停車的需求。”民警表示,除了提高現有停車位的周轉率,目前晉江正在加大市區智能立體停車庫建設,位于晉江市區崇德路交警大隊旁、崇德路金山大廈旁和泉安中路帝豪廣場旁的3個立體停車庫已啟動進場施工建設,預計明年3月竣工,屆時將助力緩解晉江市區停車難問題。
據悉,為解決城市停車場主管部門不清、建設項目無法落地的局面,當前晉江專門成立停車場建設領導小組,并成立以交警、城建集團為牽頭單位的城市停車管理辦公室,全力推進停車場建設項目。
監督校園配餐保障“舌尖上”安全
校園配餐問題是晉江“群眾點題”攻堅行動項目中最受市民關注的熱點話題。近日,晉江市民問政團之關注校園配餐活動走進晉江鈺錚餐飲配送有限公司,現場走訪參觀廚房配餐、保溫過程,查看凍庫肉類凍品,并走進晉江實驗中學、晉江實驗小學參觀校園食堂“明廚亮灶”工程、廚房食材加工過程和衛生情況等,通過“火眼金睛”挑刺,監督保障校園學子“舌尖上”的安全。
此次晉江市民問政團17名成員來自社會各個行業,有營養師、公務員、企業員工、餐飲界老總、學校家委等,他們一路細查細看、精心“挑刺”:切菜、洗菜的阿姨指甲較長,不夠衛生;部分餐具盒有破損,容易造成二次污染;配餐菜色單一,學生食欲不大,會影響發育……
對此,活動主辦方之一的晉江市委督查室表示,針對問政團成員對校園配餐提出的意見建議,他們將一一梳理,及時交辦相關部門,能及時落地的盡快落地解決,做到一跟到底、一督到底。
據統計,目前晉江全市共有集體用餐配送單位23家,159所學校實行集體配餐。為保障校園配餐及學校食堂的食品安全,今年4月份,晉江出臺加強中小學校集體配餐食品安全管理工作的意見,對市民關心的配餐配送時間、送達溫度等進行明確規定,晉江市場監管與教育部門也各自開展相應工作。
其中,晉江市場監管部門負責督促集體用餐單位制訂自查自評計劃,并通過日常監督檢查、專項檢查、雙隨機抽查等方式,加強集體用餐服務質量監督。晉江教育部門建立用餐監督機制,成立由學生代表、家長代表、教師代表等參加的學校膳食委員會,每周公布食譜,定期對膳食質量價格、衛生營養、菜色口感、供應服務等進行監督評議。
值得一提的是,今年晉江推行用餐陪餐制度,要求每餐均有學校相關負責人、家長代表和學生共同用餐,及時發現和解決集中用餐過程中存在的問題。另外要求配餐學校主動公布供校集體用餐配送單位“明廚亮灶”二維碼,自覺接受教師、學生和家長監督。
聚焦污水處理提升人居環境
針對群眾廣泛關注的污水處理問題,晉江近日開展政協委員“聚焦”農村污水處理活動,一批政協委員現場走訪內坑霞美村和東宅村,實地觀察農村生活污水治理設施建設運行情況。
在內坑鎮東宅村,今年7月建成投用的污水處理站,采用“新型復合生物濾池+高負荷人工濕地”組合工藝技術,出水水質達到一級B標準,可以用來澆花澆菜,讓村民們覺得很放心。
按照設計,東宅村污水處理站服務人口2500人,設計處理水量200噸/天。目前村里已有85%的用戶將生活污水接入村里的污水收集管道,村里衛生條件大大改善。
人居環境是最基本的民生。除了大力推進污水處理,當前在晉江各地,一場提升人居環境的戰役正積極打響。在晉江紫帽鎮,福廈高鐵從紫星村腹地穿過,裸房披上“新衣”、荒地變成景觀,高鐵沿線環境整治工作的推進,讓原先“臟亂差”的面貌徹底改觀;在東石鎮蕭下村,南山大道擁堵十多年,通過干部逐戶耐心做工作、村民自發拆墻,道路拓寬、雨污分流、增設路燈,影響出行的“老毛病”得到徹底治理;在東石鎮柯村,石材業退出轉型后,這里200畝石碴地經過整治恢復,田地冒出嫩綠的胡蘿卜苗,村民們喜上眉梢……
今年,晉江共策劃生成人居環境整治項目1181個,這場聲勢浩大的農村人居環境整治攻堅戰,不斷刷新鄉村“顏值”,讓村民成為最直接的受益者。(記者 黃祖祥 通訊員 謝佩龍 文/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