讓改革成為新福建最顯著特征最壯麗氣象
——2018年福建全面深化改革述評
2018年,是極不平凡的一年。
這一年,是貫徹黨的十九大精神開局之年,也是改革開放40周年,注定要在中國改革史上留下濃墨重彩的一筆。
“我們絕不能有半點驕傲自滿、固步自封,也絕不能有絲毫猶豫不決、徘徊彷徨,必須統攬偉大斗爭、偉大工程、偉大事業、偉大夢想,勇立潮頭、奮勇搏擊。”慶祝改革開放40周年大會上,習近平總書記向億萬人民發出了新時代“將改革開放進行到底”的動員令。
40年來,八閩干群與全國人民一樣,披荊斬棘,敢為人先,打破思想桎梏,掃除體制障礙,培厚了闖蕩市場的土壤,拓展了對外開放的空間,書寫了敢拼會贏的奮斗故事,形成了具有福建特色的改革精神,福建以全新面貌、嶄新姿態崛起在祖國東南。
特別是習近平總書記在福建工作近18年,親自領導和親身參與了福建改革開放和現代化建設,對福建改革開放進程產生重大影響和巨大推動。新的時期,他又親自為福建擘畫了“機制活、產業優、百姓富、生態美”的藍圖,希望我們縱深推進改革開放,全面開創福建發展新局面。
站在2018年這個歷史的交匯點上,我們放眼審視。
國內外環境發生廣泛而深刻的變化,船到中流浪更急,人到半山路更陡。
改革進入新階段,如何再啟新局?這是新時代的“必答題”。
2018年收官之際,中共福建省委十屆七次全會召開,鄭重宣示“在更高起點上推進新時代改革開放再出發”;93條深化改革擴大開放措施,明確了我省改革開放的主要領域和重點任務。
2018年12月26日,中共福建省委十屆七次全會在福州召開。(福建日報記者 張永定 攝)
“高質量發展排頭兵、綜合改革試驗田、對外開放新高地、對臺合作先行區、生態文明先導區”,堅定目標,福建改革開啟新航程。
一
福建改革:改什么?怎么改?誰來改?
回首2018,50項重點改革任務和66項重點突破改革事項基本完成,200多項具體改革舉措順利實施……福建全省上下全面發力、多點突破、蹄疾步穩、縱深推進,交出了一份厚重的改革成績單。
成績背后,是全省上下激蕩改革精神、凝聚改革合力的決心和擔當,是省委、省政府和全省各級各部門堅定的改革意志和戰略定力。
航船定向,關鍵在黨。
堅持黨對一切工作的領導,是改革開放取得成功的根本和關鍵。
新時代的改革,更強調系統性、整體性、協同性,需要黨帶領大家一起定好盤子、理清路子、開對方子。
去年初,主動對標中央,福建將“省全面深化改革領導小組”更名為“省委全面深化改革領導小組”,下半年又改為委員會,并將省委改革辦單設作為省委工作機關。名稱之變,是深化,更是升華,強化的是黨對全面深化改革工作的集中統一領導。
2018年10月30日,省委書記、省委全面深化改革委員會主任于偉國主持召開省委全面深化改革委員會第一次會議。(福建日報記者 鄭杰攝)
科學謀劃“改什么”。省委統攬全局,把好頂層設計關,嚴格對標中央改革部署,認真研究、反復論證福建改革方案——
站位全局,圍繞高質量發展落實趕超,研究推出一批引領性、帶動性、標志性改革舉措,勾畫改革發展“路線圖”;
研究審議年度改革工作要點,確定重點任務和重點突破事項,建立年度“總臺賬”;
組織謀劃重大改革方案,26份重要改革文件,形成清晰明確的改革“施工圖”。
統籌推進“怎么改”。一整套互聯互通、高效運轉的協作機制,推動全省改革同向同步、同頻共振。
在改革推進上協同。不同改革主體間打破“一畝三分地”的界限,各專項工作小組牽頭抓總,各地主動認領省委深改委交辦的各項任務,各級改革辦“幫忙不添亂”、“介入不陷入”。
在改革服務上協同。時間緊,任務重,不同層級的改革服務加強上下聯動,密切溝通聯系,建立常態化改革服務機制。
在政策配套上協同。堅持先立后破,發揮立法對改革的先行保障和引領推動作用,把改革的制度性成果以立法的形式固化下來。省人大常委會審議行政執法條例草案,在三個自貿試驗片區開展綜合執法試點工作有章可循;一攬子修改無線電管理條例等5項法規,廢止技術市場管理條例等6項已不適應改革發展法規。
壓實責任“誰來改”。省委緊盯責任主體,抓住“關鍵少數”,一條上下貫通、層層負責的責任鏈條,把抓改革、抓落實的責任一級一級分解、壓力一層一層傳導。
既做改革促進派,更當改革實干家。
省委書記于偉國帶頭涉“深水”、闖“險灘”,主持召開六次省委深改委(組)會議,作出批示64次,深入基層調研31次,親自研究推出改革文件23份,重大任務、復雜問題親自掛帥、親自協調,推動改革精準施策。
2018年11月27日,省委書記于偉國先后深入福州市長樂區、臺江區調研。(福建日報記者 鄭杰攝)
省長唐登杰多次召開省政府常務會議和專題會議,研究推進中央和省委確定的重大改革任務,細化落實方案,加強統籌調度,強化督促檢查。
每位常委掛鉤聯系1-2個有特色亮點的改革試點項目,“一個項目、一名領導、一套班子、一個方案”,全程參與、統籌協調改革項目推進中的困難和問題。
革故鼎新、守正出新。
全面深化改革,重在自我革命。
堅持黨的領導,必須不斷改善黨的領導。唯有堅持以改革創新精神加強和優化黨和國家的領導體制,才能保證改革開放事業行穩致遠。
機構改革,被視為推進國家治理體系和治理能力現代化的一場深刻變革,實質上就是科學配置黨政部門權力、明確職責,構建適合新時代發展要求的黨領導各方面工作的新格局。
此輪機構改革,我省最終設置的19個省級黨委機構、41個省政府機構,從機構設置上充分發揮黨領導一切工作的體制優勢。
二
福建改革:以人民為中心向群眾汲取智慧
在慶祝改革開放40周年大會上,習近平總書記重要講話中“人民”一詞出現了82次。
前進路上,人民,就是改革的依歸。
以人民為中心,人民的獲得感,檢驗著改革的含金量。
良好的生態環境是最公平的公共產品,是最普惠的民生福祉。各地把解決突出生態環境問題作為民生改革的優先領域,鐵腕治理、精準發力:
福州重點督察黑臭水體治理,從“水源頭”到“水龍頭”全過程監管治理,107條內河“清水綠岸、魚翔淺底”,流淌出榕城最美的風景線;
2018年5月20日,在沙溪沙縣段,省長唐登杰沿溪察看,詳細詢問流域水質及下一階段治理計劃。(福建日報記者 張永定 攝)
莆田實施木蘭溪流域水質提升百日攻堅,實現流域水質功能100%達標,換了“脾氣”和模樣的母親河,成為造福一個流域和城市的幸福之水。
老齡化社會進程加速,養老焦慮如何緩解。居家和社區養老服務成為有效嘗試。
已經搬家的李月英老人依然是鼓樓區鼓東街道慶城社區養老服務照料中心的???。自從這里引進了專業機構,推行醫養結合,還配備了智能手環,她喜歡在這里與老鄰居聊天、打牌、聽健康知識講座。她說:“不管搬去哪,還是喜歡這個五星級的‘家’。”
這樣的居家社區養老服務照料中心,福州市已建成21個。
遵循“規劃引領、規則完善、規范管理”基本思路,老百姓關心什么、期盼什么,改革就要抓什么、推什么——
加快建立多主體供給、多渠道保障、租購并舉的住房制度,更多人有個家的港灣;
通過政府購買民辦幼兒園服務,讓幼有所育夢想照進現實;
清臟、治亂、增綠,農村人居環境整治初戰告捷;
推廣軍門社區工作法等19個創新項目引領社區治理走向共治共建共享;
圖為軍門社區
讓人民擁有豐富精神食糧,文化建設和發展始終把社會效益放在首位……
補齊民生短板,從生存到發展,從物質到精神,從福利到權利,人民自身的進步與價值,正在全面深化改革中綻放異彩。
改革的辯證法在于既要以人民為中心,又要從群眾中汲取智慧。
醫改就是頂層設計和基層探索相結合的范例。
源自福建的醫改創新模式正上升為國家體制。本輪機構改革中,國家及各級醫保局相繼掛牌,此舉把醫保、藥品采購和醫療價格調整職能進行整合,牽起了醫改中最大的“牛鼻子”。
醫保局的“發源地”三明,對醫改的探索沒有止步。
三明探索實施醫?;鸫虬Ц吨贫?/p>
“總醫院的治療費用是全國最便宜的醫院之一。”尤溪縣總醫院院長楊孝燈十分自信;從醫40年,尤溪縣西城鎮衛生院玉池村衛生所村醫歐文周,也覺得有了“定心丸”。
他們的底氣,來自于三明組建緊密型醫聯體的實踐。“全民健康四級共保”工程,構建起“大衛生”服務機構,為“健康福建”添磚加瓦。
改革開放的起點,就是尊重基層的首創精神。
林權制度改革又是一例。
剛剛公布的第九次全國森林資源清查結果顯示,福建森林覆蓋率為66.80%,連續40年位列全國第一。
最綠省份,還能更綠。這得益于一場被稱之為“繼家庭聯產承包責任制后,中國農村的又一次偉大革命”的改革——集體林權制度改革。
這場發源于福建、在閩西武平取得決定性突破的改革,將“群山”變“綠山”,讓數百萬福建林農坐守“金山”,讓山區轉型發展有了“靠山”。
武平縣松花寨生態茶莊園
因地因時制宜,找準切入點,開展差別化探索,推動頂層設計與地方實踐的良性互動。
龍巖創新打造e龍巖“掌上政務”集成模式;漳州推行陳少華“三新三不“執行工作法,破解基層執行難;寧德探索出臺“基層出題、領導答題”服務機制……不斷涌現的基層創新,激蕩出新時代最活躍的改革因子。
改革發展的過程,就是為民造福、創造美好生活的過程。讓人民共享發展成果,必將激勵人民更加自覺投身于改革開放和社會主義現代化建設事業中。
三
福建改革:對準最突出的矛盾和問題
問題是時代的先聲。改革開放40年的實踐啟示我們,解決所有問題的關鍵在于發展,而改革是推動發展進步的源泉,任何時候都要堅持發展是硬道理。
外部環境嚴峻復雜、經濟下行壓力加大,我們惟有以更堅定的信心、更有力的措施推進改革,以改革破解發展之困。
發展中哪里矛盾和問題最突出,就重點推進哪項改革。
問題一:創新動力不足。
如何以創新引領發展,實現轉型升級,是福建許多企業面臨的最大的“坎”、最陡的“坡”。
福建省新型顯示器件工程技術研究中心內,一支由國家“千人計劃”專家和科技部專家帶領的創新團隊,積極將專利與技術成果在企業實現轉化。
“邊建設、邊招人、邊科研、邊轉化”,創新模式推動下,一批重大科技創新平臺相繼落地福廈泉國家自主創新示范區,創新平臺支撐作用增強,區域創新能力大幅提升。
自創區建設兩年多來,累計推出141項創新措施,首批18項在全省復制推廣。
加大對創新績效的正向激勵、建設若干高水平實驗室、引進重大研發機構……一個以產業需要為導向、平臺建設為基礎、成果轉化為目的的創新驅動新格局正在加快形成。
借數字中國建設峰會舉辦地東風,福州市搶占數字經濟新高地,斬獲全國首個“中國軟件特色名城”,窄帶物聯網商用已走在全國最前沿,數字經濟發展經驗被國務院辦公廳通報表揚。
2018年4月22日上午,首屆數字中國建設峰會在福建福州開幕。
人工智能、新能源、新材料、智能制造、生物醫藥……新興產業異軍突起,助推福建產業升級邁向中高端。
問題二:區域發展不平衡。
受制于區位條件、資源要素、發展政策等多種因素,區域之間發展的不平衡普遍存在,也是我省區域發展中的突出問題。
以改革解區域發展之“痛”,已成為全省共識。
南平建陽區和泉生物科技有限公司廠區內,一系列“換血式”升級正在有條不紊地進行。
和泉的“外援”來自福建省投資集團??粗泻腿谏镏扑幏矫娴募夹g基礎和市場前景,省投的資金注入,為和泉產品延長了生命線,其省國有資產投資經營主體的國企平臺優勢,更為吸引高層次、高水平人才增添了砝碼。
和泉蛻變,只是一個縮影。
去年9月的省委十屆六次全會上,閩東北和閩西南兩個“經濟協作區”上升為“協同發展區”,區域發展走向更深、更廣、更緊密融合。
基礎設施快捷聯通、產業發展合理分工、試點平臺政策共享、公共服務共建共享、生態環境協同保護……發力五大重點領域,一個統一、開放、競爭、有序的合作大平臺加快形成。
我省有1.4萬個行政村,資源稟賦、發展狀況各不相同。向改革要動力,走城鄉融合發展之路,短板也能變“潛力板”。
莆炎高速仙游縣游洋鎮互通口。張力攝
去年初,鄉村振興戰略規劃出臺,“產業興旺、生態宜居、鄉風文明、治理有效、生活富裕”有了時間表任務圖;年底,再推加快實施鄉村振興戰略十條具體舉措,建設美麗、文明、善治鄉村再發力。
問題三:營商環境不優。
繁瑣的層層審批受人詬病,“放管服”改革正是直面政府職能發揮的軟肋、點穴制約市場主體活力痛點的關鍵。
去年,國家發改委舉行的全國營商環境評價現場會上,我省廈門市的營商環境排名全國第二。
廈門,憑什么比肩京滬?
首創“五個一”工程建設項目審批管理體系,率先建設國際貿易“單一窗口”平臺,大力推進審批服務“馬上辦、網上辦、就近辦、一次辦”……一場場打通營商環境“點穴通脈”的提升行動,激發和釋放出高質量發展的新動能。
讓企業獲得感更強、創業者心氣更足,福建出臺提升營商環境行動計劃,13個方面41條改進措施,進一步打開市場的活力之門。截至2018年11月底,全省實有各類企業121萬戶,同比增長16%。
全面推行“互聯網政務服務”模式,開展行政審批標準化改革、省級行政審批“三集中”改革和全省集中行政許可權改革試點,“一趟不用跑”和“最多跑一趟”辦理事項達到86%……“放管服”改革,放出活力、管出效率、服務更優。
泉州市泉港區行政服務中心在全國首創的政務服務自助一體機進駐銀行,利用銀行24小時自助網點,填補“八小時工作制”外的盲區,為群眾和企業提供“24小時不打烊”的服務。
最大限度激發市場主體活力,推進要素價格市場化改革、大力支持民營經濟、推進國資國企混合所有制改革、深化投融資體制改革……
聚焦發展中存在的突出矛盾和問題,以重點突破撬動全局,關鍵棋“一子落”,改革局“滿盤活”。
四
福建改革:打通“最后一公里”
行之力則知愈進,知之深則行愈達。
改革爭在朝夕,落實難在方寸。如何把各項措施落實到位,不僅檢驗改革者的勇氣,更考驗改革者的耐力與智慧。
問題導向、復制推廣、推進落實,省委提出全面深化改革“三個機制”,從改革落實的“最先一公里”到“最后一公里”,全面打通。
不折不扣落實好中央確定的改革任務和目標,為全國改革探索經驗,福建責無旁貸。
青山綠水是福建的靚麗名片,生態優勢是福建最具競爭力的優勢。
全國首個國家生態文明試驗區花落福建,既是中央賦予福建的重任,也為福建保持生態環境質量全國領先注入強勁動力。近三年來,《福建方案》確定38項重點改革任務均已組織實施,22項在實踐中已轉化為可操作、有效管用的制度成果。
出臺全國首個省級自然資源統一確權登記辦法,12條主要流域建立統一規范的流域生態補償機制,加快構建市場導向的綠色技術創新體系,涌現了漳州“生態 ”綠色發展模式、南平“生態銀行”等一批基層首創的試驗創新成果……
漳州碧湖生態公園里的親水棧道 游斐淵攝
福建基本實現了中央要求的“三年三步走、年年出成果”。
對外開放興則福建興。自貿試驗區,被寄予了建設成為新時代對外開放新高地的厚望。
“沒有自貿試驗區,就沒有我們的新業務。”東北理光(福州)印刷設備有限公司副總經理葉叢感嘆,多虧了自貿試驗區的負面清單管理制度,公司才能順利投產復印機再制造項目。
負面清單越來越短,開放紅利越來越多。118.04平方公里的福建自貿試驗區成為深化改革“試驗田”、制度創新“苗圃地”:掛牌以來,共推出實施13批339項創新舉措,其中全國首創118項,包括國際貿易“單一窗口”、“一照一碼”等重大舉措在內,6批136項創新成果由省政府發文在全省復制推廣。
古時“海上絲綢之路”的重要起點,今朝21世紀海上絲綢之路核心區。“一帶一路”倡議中,福建迎來千載難逢發展機遇。
一聲汽笛劃過雨幕。去年12月底,“絲路海運”首班滿載1000個集裝箱貨物的船舶從廈門港海天碼頭出發,駛向菲律賓。
2018年12月24日,“絲路海運”首班載滿著1000個集裝箱貨物的中遠海運貨輪從廈門出發。
這是國內首個以航運為主題的“一帶一路”國際綜合物流服務品牌和平臺,將努力打造為與“海絲”沿線國家和地區共商共建共享的國際經貿交流新平臺、新樞紐。
務實推進“海絲”核心區建設,福建與沿線國家簽訂多個合作備忘錄,推進海陸空設施聯通,雙向投資和貿易更加熱絡,民心相交越走越近。
福建與臺灣地緣相近、血緣相親,在深化兩岸融合中大有可為。
來自臺灣的朱倚諒是平潭大厝基村村委會執行主任,給村莊注入了很多臺灣管理理念。村民們覺得這個臺灣來的“村長”不是“花架子”,可以讓家鄉變樣??粗迕竦男δ?,朱倚諒覺得自己沒來錯。
深入實施“一島兩標”,以對臺融合為主線,率先實行臺車入閩、卡式臺胞證、五年免簽注等創新舉措,平潭,正全力打造臺胞第二生活圈。
圍繞貫徹落實國家對臺“31條意見”,省級層面出臺了66條具體舉措,推動落實臺企臺胞在投資、貿易、資金及通關方面享有同等待遇。
2018年9月3日一早,福州市臺胞投資企業協會會長陳奕廷領到了福建首張臺灣居民居住證。(福建日報記者王毅 攝)
2018年,福建完成189項中央和國家部委重大改革試點任務。中央賦予的“多區疊加”政策“好牌”,福建日漸打出發展“好局”。
改革敢字當先,改革落實在人。
允許改革有失誤,但絕不允許不改革。去年6月,《關于進一步激勵廣大干部新時代新擔當新作為的實施意見》出臺,明確了容錯糾錯八種情形,為干部卸下“思想包袱”。
改革攻堅的主戰場,廣大干部無需再“一手拿劍沖鋒,一手拿盾自衛”,干事創業蔚然成風。
“致天下之治者在人才”。人才發展機制改革,激發人才活力——
干部人事制度改革,進一步健全干部培育、考核、選拔、管理、激勵的制度鏈條;
“弘揚愛國奮斗精神,建功立業新時代”活動,號召全省廣大知識分子將個人理想奮斗融入八閩大地的改革開放大潮中;
發揮科技評價的指揮棒作用,營造潛心研究、追求卓越、風清氣正的科研環境,項目評審、人才評價、機構評估改革正在醞釀。
做好“人”的文章,既要用對人,也要管好人。
從嚴治黨、為政清廉,關系到改革開放的成敗,始終是黨的生命線。
以省委名義下發的落深落細落實全面從嚴治黨主體責任的文件,認真落實“五抓五看”“八個堅定不移”要求,明確了嚴明政治紀律和政治規矩等27條具體措施,給出了管黨治黨的“福建答案”。
2018年2月2日,福建省監察委員會正式掛牌成立,標志著我省按照黨中央統一部署,全面完成省、市、縣三級監委組建任務。(福建日報記者鄭杰 攝)
紀檢監察領域,省市縣三級監委全部完成組建掛牌,《監察體制改革業務運行制度框架》確立,建立健全巡視巡察上下聯動監督網絡,開展群眾身邊腐敗和作風問題專項治理……
一個不敢腐、不能腐、不想腐的長效機制正在構建。
改革推進到哪里,督察就跟進到哪里。
改革重在落實,也難在落實。抓督察正是推進落實的重要抓手。
不只看出臺文件多少,更要看落地有多快;
不只看任務清單有多厚,更要看解決問題有多少;
不只看表態調門有多高,更要看所在地方和部門工作變化有多大……
省委深改委統籌、專項工作小組牽頭、各市縣(區)作為主力軍,我省打造了一條橫向到邊、縱向到底的改革督察鏈條,并通過豐富督察形式,“曬賬單、導壓力”,聚焦“抓落實、見實效”。
本著務實、精簡、高效原則,年初制定改革工作要點時,年度督察計劃就是其中的一個附件。
中央20項督察重點基礎上,我省自加壓力,部署安排15項督察重點,嚴格控制督察總量,提高針對性和實效性,減輕基層負擔。
一批打通關節、疏通堵點的關鍵改革得以落地:
全省港口管理分散、各自為政多年,“老大難”問題在強力推動的港口省級統籌改革下最終打破行政區劃,實現港口整合。
協調省市兩級,幾經修改規劃,省兒童醫院、省婦產醫院兩個重大民生項目立項開建……
各地市也發揮主力軍作用,對本地區改革舉措落實情況進行督察:
泉州“全周期”跟蹤督察,對新型城鎮化改革、“海絲”先行區建設、群團組織改革等重點領域改革進行專項督察;
寧德對教育衛生、國企國資、鄉村振興等實施難度大、關系人民群眾切身利益的改革任務開展集中督察……
以釘釘子精神抓改革落實,實實在在的發展效益、社會效益,以及人民群眾滿滿的獲得感,檢驗和印證了改革成果。
凡是過往,皆為序章。紀念歷史最好的方式就是創造新的歷史。
省委十屆七次全會提出,要更高起點上推動新時代改革開放再出發,不斷增創高質量發展落實趕超的新優勢。
時代催人奮進,目標鼓舞人心。我們有理由相信,我們更有理由堅信,新的時代,福建必將以逢山開路、遇水架橋的氣魄,開啟一段更加輝煌的改革新征程,使改革成為新福建建設最顯著的特征、最壯麗的氣象。(福建日報記者 蘭鋒 鄭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