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xmp id="ei4ks">
  • <td id="ei4ks"></td>
  • 注冊
    閩南網 > 專題 > 專題新聞 > 正文

    廣東百年龍窯煙火不熄 古法制陶傳承九代人

    來源:廣州日報 2018-03-20 17:46 http://www.vistrails.com/

      龍窯,是我國窯爐的一種形式。多建筑在江南地區坡地上,依山坡而建,由下自上,窯呈長條形,外形像一條龍,所以叫龍窯。“走遍清遠,也只有龍塘林屋村鯉魚頭這里還找得到延續了100多年未熄火的柴燒龍窯了。”(廣東省清遠市)清城區文史部門的工作人員告訴記者。鯉魚頭柴燒龍窯歷經百年風雨,為何煙火不熄?記者近日走訪了這座百年柴燒龍窯。

      百年龍窯。

      古法制陶傳承了九代人

      在村道不起眼的一處小山岡,院落四處堆滿了半人多高的陶缸。幾百年來,陶缸肚大底小的造型幾乎沒有改變過。作坊的主人凌建光最感驕傲的是祖輩們傳下來的龍窯里熊熊烈焰還在不分晝夜地燃燒,源源不斷地輸送出古老而年輕的大缸。

      “說起來你們也許不相信,就在這處山岡,我們凌家一代又一代人在這里燒了200多年的瓦缸了,就靠著這門手藝傳承到今天,到我已經是第九代傳人了。”有著匠人沉穩、細致氣質的凌建光帶著記者參觀瓦缸工棚、窯口,一路娓娓道來,在一處50多米長的磚瓦棚,數百件半成品的大缸排列著,好像剛剛出土的文物,或許它們本來就是200年前的樣子,工棚里的那些沉重而蒼老的木質臺案,木印錘等笨拙的工具,隨便一樣都是上了年份的老物件了。尤其是其中一塊厚達20多厘米的木臺,是工人們拍打泥坯用的,居然是一副棺木板材,也已有上百年歷史了。

      大瓦缸半成品。

      200多年前,凌家先祖從廣東梅縣遷居此地,就開始了做瓦缸的手藝,相傳最繁盛時整個鎮的凌氏族人都曾依托此為生。作坊曾經煙火蒸騰,人聲鼎沸,而那座修筑于100多年前的龍窯,就是見證鯉魚頭陶器滄桑歷史變遷的唯一大窯了。

      在作坊大院的一處老工棚,有一面奇特的“瓦缸”墻從祖輩手里保存了下來,成為鯉魚頭掌門人最感得意的“家風”紀念。這堵墻用的不是青磚,而是一個個的酒缸、尿缸、食缸,排列堆砌而成,仿佛是老作坊的百年產品櫥柜。“這些陶器,有的現在還在做,有的,已經被時代淘汰了。比如,這些直筒狀的一節節陶件,是古時村民打井固時用來固定井下四壁的,叫做井圈。直到上世紀90年代還在生產,不過隨著農村自來水的普及,逐漸無人定做了,現在基本已經無人認得了。”凌建光撫摸這些鑲嵌在墻里的古老物件,如數家珍。

      祖輩留下的陶缸墻。

      凌建光小時候就跟著爺爺在作坊玩耍,對古瓦缸制作的各個環節和工藝耳濡目染,年紀大些又跟著學管理,2000年正式接手老窯,一路走到今天。這些年,凌建光一直讓作坊堅持古法制陶,手工制坯,柴燒窯燒制,努力要把祖傳家業延續下去。

      神秘手工柴燒龍窯活化石

      低腰走進散發神秘氣息的柴燒老窯口,窯膛深邃黝黑,仿佛還能聽到先輩們勞作時的吆喝聲。75米長的窯膛,歷經百年煙熏火燎,窯內面已經凝結成一層油亮堅硬,層層堆疊的凹凸物,好像遠古的溶洞鐘乳石,但又散發出一層神秘的藍光。

      窯壁凝結的揮發物閃閃發亮。

      看到記者疑惑的表情,凌建光微笑著解答:“這層奇特的外層其實是窯內高溫揮發的釉層和柴火的水汽、人的汗氣混合物,經過上百年才慢慢形成的,也是柴燒窯的一個古老特征。”凌師傅一席話,解開了大家的疑問,更令人對先輩勤勞艱辛的肅然起敬。

      看來,古龍窯的內壁還真有乾坤,并非人們想象的那么簡單,這百年煙火形成的龍窯“鐘乳石”,何嘗不是古窯的歷史“年輪”呢?

      柴燒是一種古老的技藝,燒窯難度相當高。柴燒作品的成敗取決于土、火、柴、窯之間的關系。龍窯依照古人的智慧建造,分為窯頭、窯身和窯尾,每隔一段距離有一處投柴口,用來控制窯內的溫度。陶缸自古之所以用柴燒,除了技術、設備的原因外,主要是在手工燒制過程中由于要不斷加柴,所以溫度時高時低,柴燒木材燃燒所產生的灰燼和火焰直接竄入窯內,在坯體上產生自然落灰的現象,經長時間的高溫融合成自然的灰釉,表現在氣泡上就是大小不一,有一定層次感,形成了大缸獨特的微孔結構,利于傳統食品的保鮮和貯藏。而現代工藝的氣燒和電燒,氣泡大小均勻密集,透氣性無法與古法柴燒的成品媲美。

      要填滿這條老窯,一次要放進數百個大酒缸或千件小陶器,15個工人要整整裝窯2天。而燒制過程則需要四天三夜,工人們憑借眼睛觀察火候,要一兩天不合眼守在窯前,單看窯火的亮度和顏色,通過窯頂的小孔分批投放木柴,一段一段地燒,控制龍窯的溫度,耗去的柴火約10噸。而陶泥的原材料就是村里的魚塘泥土,誰家挖池塘,大家便去將泥挑回來,都是做缸的好材料。

      “到今天,我們仍然沿用最原始的手工燒制工藝,工作十分辛苦。”凌師傅感嘆道。

      工人們仍然用古老的手工拍打瓦缸的粗胚。

      在大量使用機械化生產的時代,鯉魚頭的陶器作坊古樸龍窯,神秘的手工,巨大的瓦缸引起了外界的好奇。龍塘古窯的名氣隨著網絡的傳播,走出了清遠,現在到作坊來學習參觀的孩子和家長也多了起來。凌師傅甚至萌發了有朝一日將古柴燒龍窯向外界開放的想法,這樣可以保護好清遠僅存的柴燒龍窯活化石,為傳統古老的陶藝產業注入新的文化靈魂。

      大型陶缸熱銷珠三角

      很多城里人對這種體積碩大、外表粗糙古拙的大瓦缸感到陌生,這么大個家伙,一個人都抬不動,有何用處呢?而在廣大的鄉村,不少村民至今還在日常生活中使用著它,比如擱在屋頂蓄水、儲藏酸菜,不過,大缸最主要的用途還是拿來釀酒、發酵食物。因為陶器的微孔透氣結構,可以令儲藏的酒類和醬類食品得到長期保存,不變味,至今仍受到食品企業、酒業的青睞。盡管有現代不銹鋼、塑料產品的競爭,但陶缸在釀酒業、食品業領域的獨特貯藏功能依然是金屬器皿無法替代的。數百年來,古老的瓦缸依然頑強地延續下來。

      如今,這里一年大概會用掉20噸泥,一個個可以裝200~400公斤酒的大缸還在銷往珠三角等地。

      在電影場景里,陶器的坯體是師傅們腳踩著轉輪,帶動泥坯轉動,通過師傅靈巧的雙手捏摸,在機械的幫助下才可以做出一個個形狀規整的器皿。而鯉魚頭的作坊里,那些動輒半人多高的大陶缸,沒有機械的參與塑形,是不可思議的。

      記者發現,作坊里找不到一般陶器廠常見的拉坯機械設備,凌師傅說,工廠的手工環節是祖傳的純手工,他向記者展示了自己拍攝的一段生產視頻,揭開了謎底:

      在鯉魚頭,制陶缸是個純體力活,也是純手藝活,搭臺子、選泥、拌泥,然后完全是靠著老師傅用木印板子錘,一根木條,變戲法般慢慢拍打泥坯,塑造出來的,“我們這沒有那種拉坯轉盤,而是靠工人師傅圍著坯體轉,不斷拍拍打打,捏捏摸摸,憑借經驗手工塑造成型。”凌師傅笑著說。

      原來,那些高達90多厘米的巨缸一開始,也是由一團巨大的泥餅打基礎的。師傅們在厚重的木臺上,雙手不斷在陶土團拍打,搓揉,在底部成型后,再往邊上加料,慢慢加泥,開口、提拉、塑型、縮口……這樣陶缸的坯體圓壁塑造到一定階段,又用木條來衡量坯體的口徑,再修正大小、圓形的規整,百多年來,一代代工匠就是這樣用雙手將大瓦缸的古樸形制傳承到今天。飽含著農耕時代的地方陶藝基因,頑強地根植于這片鄉土,不畏物欲變幻的誘惑,像一杯陳年老酒,歷久彌香。

      “別看我們的工藝老,做法笨拙,可是總是有客人慕名而來,定制我們的大缸。”凌師傅說起自己的堅守,有著祖輩的固執?,F在,方圓百里,鯉魚頭的酒缸已是一張文化名片,成為文藝情懷人士喜歡來采風的一處地方,“這兩年,陸陸續續來過一些攝影發燒友,也有電視臺的,只要是要開窯燒制的時間,他們都會找到這里來拍攝。”凌師傅說。(文/圖廣州日報全媒體記者曹菁)

    責任編輯:連培煌
    相關閱讀:
    新聞 娛樂 福建 泉州 漳州 廈門
    猜你喜歡:
    已有0條評論
    頻道推薦
  • 2025五一高速公路哪幾天免費 今年五一勞動
  • 4月30日今晚24時油價調整最新消息 國內92和
  • 浙江省紀委監委公開通報5起違反中央八項規
  • 新聞推薦
    @所有人 多項民生禮包加速落地快來查收 三峽大壩變形?專家:又有人在惡意炒作 北京新一波疫情為什么沒出現死亡病例? 戴口罩、一米線 疫情改變了哪些習慣? 呼倫貝爾現幻日奇觀 彩虹光帶環繞太陽
    視覺焦點
    石獅:秋風起,紫菜香 石獅:秋風起,紫菜香
    石獅環灣生態公園內粉黛亂子草盛放 石獅環灣生態公園內粉黛亂子草盛放
    精彩視頻
    簪花獻媽祖,同謁媽祖,共襄盛會(視頻)
    簪花獻媽祖,同謁媽祖,共襄盛會(視頻)
    2025泉州時尚周啟幕大秀精彩紛呈(視頻)
    2025泉州時尚周啟幕大秀精彩紛呈(視頻)
    專題推薦
    關注泉城養老服務 打造幸福老年生活
    關注泉城養老服務 打造幸福老年生活

    閩南網推出專題報道,以圖、文、視頻等形式,展現泉州在補齊養老事業短板,提升養老服

    新征程,再出發——聚焦2021年全國兩會
    2020福建高考招錄
    48小時點擊排行榜
    深入貫徹中央八項規定精神學習教育中央指 深入貫徹中央八項規定精神學習教育中央指 2025年度中國青年五四獎章暨新時代青年先 神舟十九號載人飛船順利撤離空間站組合體 習近平就伊朗發生嚴重爆炸事件向伊朗總統 趙樂際同全國人大常委會會議列席代表座談 中共中央辦公廳 國務院辦公廳印發《安全 王滬寧主持召開全國政協主席會議
    国产啊v免费在线观看_亚洲天堂无码免费在线观看_亚洲av超清无码不卡在线观看_中文字幕亚洲欧美日韩专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