習近平總書記在中國共產黨第十九次代表大會上的報告中對我國社會主要矛盾有一個新的重要論斷:即我國社會的主要矛盾是:人民日益增長的美好生活需要和不平衡不充分的發展之間的矛盾。對我國社會主要矛盾的表述變化,讀來讓人眼前一亮,細細體會感到意義深遠。
一是這一變化表明我國經濟社會發展取得輝煌成就。1956年黨的八大明確提出:國內的主要矛盾是人民對于經濟文化的迅速發展的需求同當前經濟文化不能滿足人民需要的狀況之間的矛盾。1981年黨的十一屆六中全會通過的《關于建國以來黨的若干歷史問題的決議》進一步明確指出,“我國所要解決的主要矛盾,是人民日益增長的物質文化需要同落后的社會生產之間的矛盾。” 中國共產黨第十八次全國代表大會修改通過的《中國共產黨章程》強調:“在現階段,我國社會的主要矛盾是人民日益增長的物質文化需要同落后的社會生產之間的矛盾。”這一提法沿用至今。在黨的十九大上,習近平總書記的報告對我國社會主要矛盾作出新的論斷 “中國特色社會主義進入新時代,我國社會主要矛盾已經轉化為人民日益增長的美好生活需要和不平衡不充分的發展之間的矛盾。”這一變化表明,雖然我國仍然處于社會主義初級階段,但經過新中國成立以來,特別是改革開放以來和黨的十八大以來的不懈努力,我國取得了舉世矚目的發展成就,從生產力到生產關系、從經濟基礎到上層建筑都發生了意義深遠的重大變化。正如習近平總書記在報告中闡述的“我國穩定解決了十幾億人的溫飽問題,總體上實現小康,不久將全面建成小康社會”。
二是這一變化標志著中國特色社會主義進入新時代。習近平總書記在報告中為我們描繪了“兩個一百年”的宏偉藍圖和一系列建設有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的方略,讓人感到激動和自豪。學習習近平總書記的重要論斷,深切體會到在在奔向全面建成小康社會的新征程中,為了滿足人民美好生活的更高的需要,要重點解決發展不充分和不平衡問題。社會主義初級階段的新特點、新目標、新方略標志著中國特色社會主義進入新時代。
三是這一變化為我們思考今后的工作提供了理論基礎。對我國社會主要矛盾的深入把握,是我們思考工作重心的立足點和出發點。我國社會的主要矛盾已經轉化為人民日益增長的美好生活需要和不平衡不充分的發展之間的矛盾。這一論斷使我們認識到,在十幾億人民解決了溫飽問題,總體上實現小康的基礎上,廣大人民群眾對美好生活的需求更加廣泛,不僅在物質生活上提出了更高的要求,而且在文化生活方面也有了更高的要求。為了不斷滿足人民群眾的需求,我們必須繼續大力發展社會生產力,努力縮小差距,促進社會的充分發展和平衡發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