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以食為天,加強食品安全工作,關系我國13億多人的身體健康和生命安全,必須抓得緊而又緊。”2017年新年伊始,習近平總書記對食品安全工作作出重要指示。
時間回到16年前,習近平正是在福建打響全國治理餐桌污染的第一戰。“人民關心的事情就是我們關心的事情,人民群眾不放心的事情、不滿意的事情就是我們的過失所在!”2001年,時任福建省長習近平談及這項工作時的一席話,至今聽來,仍擲地有聲。
“現在再來回想十多年前習近平倡導并推動的這場‘民生戰役’,依然能看出他的改革魄力、首創精神和為民情懷。”鐘安平說。
鐘安平,2013年退休的原省經貿委副主任、省食安辦主任,這場戰役的見證者與親歷者。
“瘦肉精是當時老百姓餐桌上的‘公敵’。2000年5月,福州組織了一次抽檢,結果令人咋舌——定點屠宰場的瘦肉精檢出率高達76%。”鐘安平說。顯然,這就是習近平口中人民群眾“不放心、不滿意”之事。餐桌污染,不能不治。
“餐桌污染問題若得不到解決,我們就無法向全省人民交代,就意味著失職。” 習近平說。
2001年2月,新華社接連刊發兩條反映省外餐桌污染的報道。時任福建省長的習近平閱后立即作出批示:“餐桌污染是一個事關人民群眾身體健康和生活安全,關系我省農產品能否擴大國內外市場和不斷增加農民收入的大問題,應引起我們的高度重視。”此前不久,省政協委員金鐵平在省兩會期間提交的“加強食品衛生的管理、檢查和監督”的提案,已得到了習近平的高度重視。“當時他也作了重要批示,要求主管部門盡快拿出整改措施,使政協提案的建議落到實處。”
省長的接連兩次批示,在全省吹響了治理餐桌污染這場戰役的號角。
“為何八個部門管不好一頭豬?習近平曾在會上這樣問大家。他認為,問題就出在體制機制上。”鐘安平回憶說。
在批示中,習近平著力于治理工作的整體性和系統性。他強調:“農業生產要推廣綠色食品標準,加強病蟲害生物防治,遠離各種飼料藥物添加劑,努力使生產出來的農產品都是無公害、無污染的產品;環保部門要強化環境保護措施,防止工業‘三廢’對農產品生產造成污染;衛生監督和工商管理部門要把好市場的入口關,加強對進入市場農產品的檢驗,堅決防止被污染的農產品進入市場,對已進入市場的被污染農產品,要依法對銷售者進行懲處;環保和衛生檢驗部門盡快建立科學的檢驗標準,完善檢驗技術。”
一頭豬從“八個部門管不住”到管出安全、管出放心,是凸顯綜合協調機制作用的最好例證。
重拳治“污”,效果可謂立竿見影。2001年當年,全省生豬產銷環節的瘦肉精檢出率就下降到8%以下,次年又降到1%以下。此后,各級政府各部門對治理餐桌污染依舊沒有放松,一任接著一任干。十多年來,我省食品安全工作形勢不斷趨向好轉,沒有發生重大食品安全事故。(福建日報記者吳毓健 林侃 方煒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