閩南網11月23日訊(閩南網記者 陳玉玲 文/圖)企業倒閉后常出現廠房閑置,造成資源浪費。在清濛,這類問題已有解決辦法,一些閑置的廠房因為“騰籠換鳥”的項目煥發出新活力。自今年以來,泉州經濟技術開發區提出建設“騰籠換鳥”示范區,積極盤活轄區內的廠房資源,為新舊企業牽線搭橋,謀求新發展。
位于清濛崇宏街的黑金剛(福建)自動化科技股份公司就是“騰籠換鳥”項目的受益者。
該公司成立于2007年,是一家集設備/軟件研發、生產制造、產品銷售為一體的鞋業智能制造整體解決方案運營商,與眾多世界知名鞋企建立了合作關系,公司年產值達1個多億。負責人說,迄今為止,已成功研發10余款自動化設備,獲得“高新技術企業”、“福建省科技型企業”、“福建省創新型試點企業”等榮譽稱號。
黑金剛自動印花機
閩南網記者在現場看到,閑置廠房經過改造,煥然一新,在大樓三樓,擺滿了各式各樣的智能裝備。該公司副總經理闕凱說,公司通過與中科院、日本、德國、意大利等專業團隊合作,歷經5年多的研發,推出了一條整體智能生產線,從鞋面制作開始、印線、噴膠、入楦等制作流程一氣呵成,機器取代了2/3以上的人力勞工。一條生產線原本需由148人操作,現在只需38人。
“開發區配套設施健全,主要為企業提供服務,‘騰籠換鳥’大大縮短了公司從入駐到投產的時間。”闕凱介紹,公司所在地原本是一家服裝廠,因經營不善倒閉,他們將該廠房盤下來,依托原有的基礎設施,于去年建成了公司的新廠房。
泉州經濟技術開發區黨務工作部副部長施錦鵬介紹說,今年以來,開發區提出了建立“騰籠換鳥”的示范區,積極探索存量土地、廠房“二次招商”機制,促進存量土地資源通過易主、重整、置換等多種形式實現再生。
作為2017年重點項目,泉州經濟技術開發區的這一項目總投資2億元,項目總建筑面積為8萬平方米,將利用閑置廠房引進新項目,實現存量提升。施錦鵬說,為了這個項目,區里特別成立了“騰籠換鳥”示范區創建工作小組,收集并統計閑置廠房的相關信息,并充分運用“三舊改造”等政策,為新舊企業牽線搭橋,實現園區土地高度節約集約利用,力爭年新增產值5億元。
據悉,該項目計劃于明年投資1.1億元,年底部分竣工投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