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天,福建人民政治生活中的一件大事——省第十次黨代會,就要在福州揭幕了。
五年一次的黨代會,很重要的一個事情就是總結過去工作。
這五年,福建有啥新發展新變化,我們身邊都發生了哪些大事件?屏山君為您特別梳理——
總書記親自擘畫發展藍圖
2014年11月初,習近平總書記回到工作了17年半的第二故鄉考察,勾勒福建未來發展藍圖:加快建設“機制活、產業優、百姓富、生態美”的新福建。
2014年11月1日下午,習近平在新大陸科技集團工程實驗室詳細聽取科研人員介紹企業自主創新情況。 新華社記者 蘭紅光 攝
這十二個字,高屋建瓴,內涵豐富,管全局、管根本、管方向、管長遠!
中央支持福建力度空前
中央高度重視和支持福建進一步加快經濟社會發展,賦予我們一系列先行先試政策↓↓
政策疊加,定位清晰,力度空前,福建在全國發展大局中的地位和作用更加凸顯,發展動力更加強勁。
在習近平總書記的親切關懷下,在黨中央國務院的大力支持下,歷史再次眷顧勤勞智慧的八閩兒女。
2011-2015年的“十二五”時期,福建各項事業再次實現飛躍發展↓↓
對賬“十二五”,福建地區生產總值凈增超萬億元、年均增長10.7%,人均生產總值突破1萬美元。一般公共預算總收入和地方一般公共預算收入均實現比2010年翻一番。全社會固定資產投資五年共達7.85萬億元,一批重大項目建成投用。
眼尖的你可能注意到了:我們省的經濟發展主要指標總量在壯大,然而增速卻在放緩。
沒錯,這是事實,也是大環境——在國內外形勢復雜多變、經濟普遍下行的大環境下,福建能取得這樣的發展成就、形成如此良好的發展態勢,實屬不易。
新福建,正揚帆起航;新福建,將崛起東南。
我們矢志追求“機制活”
“辦理營業執照,以前七八個部門‘跑斷腿’,現在只需一個窗口、一張表,立等可取。”這項被各界充分肯定的“三證合一、一照一碼”商事登記制度改革,已成為福建自貿試驗區實施較早、最成功的改革案例之一。該模式已走向全國,為全國改革探路。
福建自貿試驗區掛牌一年多來,不斷在機制體制上“破舊立新”,在推進簡政放權、對標國際規則、提升開放水平、改善營商環境等方面豎起標桿,已成為建設“機制活”新福建的最佳試驗田。
除了自貿試驗區的改革,近年來,我省在行政審批制度、醫療衛生體制、生態補償機制、集體林權制度等眾多重點領域的改革取得突破性進展,三明醫改、泉州金改、廈門“多規合一”區域性改革試點深入推進等,為全國提供了可供借鑒的改革經驗。
機制活,活在思想解放。接下來,福建將深入打造“四個環境”↓↓
通過全面深化改革,呈現在你我面前的將是更具發展新優勢、充滿活力的新福建。
我們矢志追求“產業優”
對福建加快發展的期待,總書記這樣要求:實現有質量有效益的速度,實現實實在在沒有水分的速度。
省委九屆十四次、十五次、十六次全會,連續聚焦創新驅動、轉型升級主題,研究部署加快打造福建產業升級版、實施創新驅動發展戰略、堅定不移推進供給側結構性改革,堅決貫徹落實習總書記指示精神。
我省正加快引進和布局一批大項目好項目,鑄鏈集群延伸產業鏈,帶動產業加快邁向中高端;同時,注重改造傳統產業,從供給側入手,著力應用新技術、新工藝、新材料、新經營模式,加大科技投入,為傳統產業轉型升級注入新活力。
在提升傳統產業的同時,福建將目光投向現代服務業,將現代服務業定位為“十三五”福建發展的“主動力產業”。結合發展實際,我省將物流業、金融業、旅游業定位為未來三大新興主導產業,集中攻堅。
到“十二五”末期,全省規模以上工業增加值和服務業增加值均突破萬億元,產值超500億元的產業集群從6個增到15個,高新技術產業增加值占GDP比重從12.5%提高到15.2%,戰略性新興產業增加值占GDP比重從7.4%提升至2015年的10%左右。
克服經濟下行壓力,發展質量效益逐年提升,新舊動能平穩接續,全省經濟發展后勁不斷增強。
我們矢志追求“百姓富”
小康路上,一個都不能少;一切發展,都是為了人民。
“百姓富”的承諾之下,正視差距,劍指短板,以薄弱環節的突破帶動整體發展、協調發展,成為我省首先致力破解之題。
從造福工程到精準扶貧,福建始終以促進人的全面發展為出發點,以全省每個地區協調發展,以全省人民共同實現全面小康為出發點,注重從頂層設計到“最后一公里”落地,解決人民群眾最關心最現實的利益問題。
1
目前,我省進一步發揮投資的關鍵作用,選準投資方向,把投資重點放在調結構、補短板、惠民生上,組織實施一批全省性或區域性投資工程包,補齊民生事業發展的短板,讓更多發展成果更好地惠及廣大人民群眾。
我們矢志追求“生態美”
習近平總書記殷殷囑托:生態資源是福建最寶貴的資源,生態優勢是福建最具競爭力的優勢,生態文明建設應當是福建最花力氣的建設。
對福建而言,生態環境質量要繼續保持全國領先,又要盡早縮小與東部發達省份的發展差距,生態環境保護的壓力和難度加大。
如何讓綠水青山成為金山銀山,考驗的是執政者的智慧和擔當:
環保“軍令狀”
九市一區黨政一把手向省委省政府簽訂環保“軍令狀”,扛起“黨政同責”大旗;
長汀經驗
提升推廣“長汀經驗”,推進水土流失和礦山生態環境恢復治理;
劃定生態紅線
主體功能區劃定,全省國土明晰規劃為優化、重點、限制和禁止四類開發區域,生態紅線不可觸碰;
取消GDP考核
34個縣(市)取消GDP考核,實行生態保護優先和農業優先的績效考評方式,政績考核不再“唯GDP論英雄”;
生態補償
《重點流域生態補償辦法》大幅提高閩江、九龍江、敖江等流域生態補償資金的籌集力度……
勇于探索,不斷創新。八閩大地始終保持綠色發展的戰略定力。
“十二五”期間,福建交出靚麗綠色答卷,“清新福建”金字招牌更加亮麗↓↓
山清水秀但貧窮落后,不是美麗福建;殷實小康但資源枯竭、環境污染,同樣不是美麗福建。
讓我們一起努力,建設天更藍、地更綠、水更凈、環境更好的美好福建。